瓷韵浸润客乡路,青春接力百千万

发布时间:2025-07-21 22: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严冬妍、郑诗婉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黎佩静、郑诗婉)七月初旬,广东科技学院 “客乡瓷韵” 非遗传承突击队怀揣热忱赴梅州开展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队员们走访大埔博物馆、泰安楼、叶剑英纪念馆等文化地标,探寻梅州历史与客家文化根源;也品味大埔腌面、客家酿豆腐等客家文化特色美食,在烟火中感受客乡魅力,以青春之力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动能。

瓷楼印记,触摸千年文脉的厚重与灵动

循迹客乡,千年文脉在建筑与器物中流转。泰安楼的环形结构,承载着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智慧;大埔博物馆的青花瓷,镌刻着客家工匠的指尖灵光;埔娃娃会客厅里,传统白兔子元素经现代设计化为萌态 IP,让客家精神焕发新活力;叶剑英纪念馆的史料,则彰显着客家人 “以志报国” 的精神底色。

图为泰安楼大门 崔子梦 摄

烟火寻味,舌尖上的客家密码与文化认同

舌尖滋味藏着最本真的客家密码。大埔腌面的鲜香里,是客家人就地取材的生活哲学;仙人粄的清凉中,凝结着山野养生智慧;酿豆腐的荤素融合,体现兼容并包的巧思;绿豆沙汤圆的甜糯,寄托着团圆祈愿。这些美食从舌尖直抵心尖,凝聚起族群认同与乡愁记忆。

青春注能,文化传承赋能“百千万”新图景

文化为基,青春力量正融入 “百千万工程”。队员们发现,客家文化中坚韧创新、团结奋进的基因,与 “百千万工程” 推动县域发展的内核高度契合。埔娃娃 IP 的文旅融合实践、传统美食的品牌化探索,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正如队员所言:“文化成为镇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时,‘百千万工程’便成了脚下的振兴之路,我们青年正是这幅图景的接力者。”

图为埔娃娃会客厅 崔子梦 摄

梅州之行虽落幕,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瓷韵回响与舌尖记忆。他们将见闻凝结成调研报告与宣传图文、视频,让青春智慧融入 “百千万工程”。当古老瓷韵焕发新声,青春力量汇入乡村发展洪流,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交响曲正奏响朝气乐章。广科学子以行动诠释担当,在客乡书写属于他们的 “百千万” 青春故事。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 “客乡瓷韵” 非遗传承突击队与泰安楼前合影 罗宇洋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冬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