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学生发挥专业特长 助力“金叶”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1 22: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史宸豪 潘欣 李政锡 刘方明 张均停 姜欢 刘梦瑶 丁昊   阅读 1.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史宸豪 潘欣 李政锡 刘方明 张均停 姜欢 刘梦瑶 丁昊 )近日,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茄科耕研助农先锋队10名师生来到中心社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时效,提高地方烟草产业发展质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心社区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西部,这里气候温润、土壤适宜,是当地烟草种植的重点区域。团队成员来到连片的烟草生产基地后,与烟草产业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当地烟草从育苗到采收全周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常见病害种类、高发时段及防治措施;同时了解不同品种的亩产量差异、近年收成波动原因,以及当地在提升单产上采取的技术手段,为后续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收集第一手信息。

图为队员前往参观烟叶智能烤房

图为技术人员指导如何判断烟叶烘烤程度

技术人员介绍,可通过烘烤窗口观察烟叶烘烤程度,用左侧控制器调控温湿度;烘烤时间依层数调整,如第四层需230-240小时,第三层约200-220小时,生茎等难烤烟叶则需240小时以上,烟叶烘烤需精细把控,既要遵循分层定时等标准,又要灵活调整,体现了农业生产中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智慧,也凸显了实践经验与科学操作对提升品质的重要性。

图为队员与技术人员进行智能烤房的交流

图为烟叶负责人讲述烟叶烘烤流程

烟叶负责人描述了烟叶智能烘烤后的关键处理环节:烤房下封烘烤出的烟叶呈脆干状态,需先经过回润处理以避免破碎,随后再进行筛选和分级,回润能稳定烟叶水分,保证后续加工中形态完整,减少损耗;筛选分级则可根据烟叶品质划分等级,为精准定价、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既保障了烟农收益,也为烟草产业链下游的加工、生产提供了标准化原料,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图为队员前往烟草种植基地

图为队员参观烟草种植基地

图为队员与烟叶负责人交流烟田种植情况

该地烟叶种植面积达600余亩,为进一步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当地积极与多家烟草公司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提前锁定销售去向、明确收购标准,让烟农的辛勤付出有了坚实保障。此外,烟叶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烟草种植的地块选择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细节,展现了当地烟草产业规范化发展的扎实基础。

图为所有队员与烟草负责人合照

“此次烟草实践调研从田间种植到烘烤加工,见识了“烟+菜”轮作等科学模式,掌握了通过窗口观察烘烤程度、分层调控时间等实操技巧,更体会到农业生产需兼顾标准化与灵活性”,史同学表示。同时在与烟农和负责人交流中,了解到产业背后的产销对接机制与技术帮扶体系,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要扎根基层才能发挥实效,也明白了“三农”工作中科技赋能与实践经验结合的重要性,为今后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宸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