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钟坤伶、甘思城、刘洲钰)暑假期间,佛山大学法学院法韵乡谣实践队的队员们投身于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2025年7月15日下午,佛山大学法学院法韵乡谣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校园,准备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夏令营的孩子们带来一场沉浸式法律实践课。
初见法庭好新奇,点燃学习热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模拟法庭”讲解
“模拟法庭?”负责组织的队员们抛出这个概念后,台下立刻响起细碎的窃窃私语。孩子们面对这一新奇的名词态度大相径庭:有的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地举手竞争核心角色;有的则十分腼腆,跃跃欲试却仍在原地张望。
队员们懂这份参差的反应 ——“法庭” 二字不算陌生,可真实的庭审场景却难以接触。面对这份新奇的机会,有人敢闯,有人羞怯。这时,法韵乡谣实践队的队员们便根据几天来对孩子们性格的观察,灵活调整角色分配,轻声鼓励着他们大胆尝试。
严谨认真备“出庭”,全力以赴维权益
图为同学们认真准备“模拟法庭”
在分组准备环节,法韵乡谣实践队队员们向每个组别介绍了他们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和任务。讲解结束后,队员们留给同学们十分钟自主准备时间。
这十分钟里,“书记员” 在讨论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好,不遗漏重要信息;两边的 “当事人” 和 “律师” 在核对证据材料,预判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应对思路;“证人” 在确认案件事实细节,确保所言准确…… 法韵乡谣队员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把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当成了郑重的“任务”,专注投入角色,全力以赴地准备着。
“开庭”状况难预料,沉着冷静逐应对
图为同学们进行“模拟法庭”
孩子们自己也没有想到,“开庭” 后竟冒出这么多始料未及的状况:“当事人” 的情绪越讲越激动,差点 “拍案而起”;“证人” 太紧张导致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细节对不上;“旁听席” 躁动不安,颇有 “拉偏架” 的趋势……
法韵乡谣的队员们没有急于出手,而是静静观察着同学们会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令队员们没想到的是,双方 “律师” 安抚了正在气头上的 “当事人”,有条不紊地表达了己方诉求;“法官” 迅速整顿了法庭秩序,保证了环节的有序推进。
队员们感到十分惊喜,部分扮演核心角色的同学面对突发状况反应迅速,还能及时拿出有效对策。最终,模拟法庭的每个环节都按序推进,顺利落下帷幕。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课堂总结
从个体成长角度看,这场模拟法庭是培育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生动载体。孩子们在角色演绎中,不仅习得法律术语、熟悉庭审流程,更在应对突发状况的临场应变中,锤炼了逻辑思辨能力。
从社会培育角度看,这是构建法治社会根基的长远布局。当“法庭”从抽象概念变为亲身经历,当“维权”从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法律便从书本走进生活。或许此刻的他们尚未全然洞悉程序正义的深层奥义,但法治的种子已然埋下——这种植根于实践的法治信仰,远比任何说教都更具生命力,为乡村振兴中的法治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
这场校园模拟法庭将微观实践与宏观育人目标相结合,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将促使他们在未来成为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法韵乡谣实践队也将持续深耕校园法治教育,通过丰富形式、延伸内容,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触摸法治温度,为夯实社会法治根基、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志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