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电(通讯员吴语涵 石莹 陈宇豪 涂辰雨)“原来跳绳时膝盖要微弯才不会受伤呀!”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在武穴明德小学开展“安全运动・快乐成长”体育安全系列课程。活动通过“理论认知+场景模拟+实操训练”的模式,为乡村儿童筑起一道运动安全防线,让体育锻炼在科学防护中绽放活力,让乡村孩子在欢笑中学会科学运动、安全成长。
调研先行:把准乡村体育“脉搏”
课堂的精彩源于精准的“课前体检”。7月6日,志愿服务队对明德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体育认知问卷与小组访谈,调研发现乡村孩子普遍缺乏系统体育知识:不会正确跳绳、运动后膝盖疼、不敢参与集体项目等问题突出。“很多孩子不是不爱运动,而是不知道怎么安全地运动。”志愿者吴语涵说。针对调研结果,爱Do志愿服务队制定了“基础知识+动作规范+安全防护”三大模块,并按低、中、高年级分层设计内容,确保“讲得懂、用得上”。
情景教学: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如果同学摔倒扭伤了脚踝,应该马上揉一揉吗?”志愿者抛出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在“应急小剧场”环节,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运动受伤场景,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的简易处理方法。针对乡村常见的跳绳、跑步等运动,团队特别设计“动作纠错小游戏”,用慢动作视频对比演示正确姿势,纠正“含胸跑步”“单脚跳绳发力不当”等易受伤动作。
图为志愿者授课 李淋 摄
长效赋能:播撒安全运动种子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将整理好的《运动安全手册》留给学校,手册中“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流程图”“课间游戏安全指南”等内容图文并茂,便于日常教学使用。孩子们自制的“安全运动小贴士”手抄报被贴在教室墙上,稚嫩的字迹写着“跑步不推挤”“出汗别猛吹空调”,成为校园里独特的安全警示牌。
图为学生们制作的安全牌 涂辰雨 摄
当孩子们在操场上自信地展示学到的防护动作时,体育安全课已超越知识传授的意义,成为连接城乡教育资源的纽带。爱Do志愿服务队吴语涵表示:“让每个乡村孩子既能享受运动的快乐,又能掌握守护自己的能力,这便是我们此行的初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