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探行进社区,雅句传薪润童心——“诗韵探寻,雅句传薪”实践团队关于诗词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22: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梓铭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通讯员冯梓铭 华赟子)2025年7月7日下午3时至5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聚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州市斜桥社区,通过诗歌朗诵、诗词鉴赏、传统礼仪学习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


孤山诗魄绘山河,童声解字破鸿蒙

“这是唐代诗人韩湘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不同见解。”下午3时,活动正式启幕,李婉婷站在讲台前,用简洁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答从叔愈》的背景。随后,她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古诗:“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独向道中醒……”清脆的童音在活动室内回荡。读完诗后,进入生字学习环节。李婉婷逐字领读“骇、砥、障”等字,小朋友们认真跟读,目光紧紧跟随屏幕上的生字,专注而投入。

图为李婉婷逐句讲解《答从叔愈》古诗。高鑫慧供图


寻宝卡片载文脉,童言组句耀苍穹

讲解结束后,实践团队带领孩子们进行“寻宝任务”。他们兴奋地在活动室内寻找,找到卡片后,大声朗读生字,并尝试组词、造句。例如,拿到“醒”字卡片的小朋友,组词“清醒”,并造句:“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开启新的一天。”稚嫩的童言中,透着对文字的灵动运用与无限想象。

图为小朋友参与生字卡片“寻宝”游戏。高鑫慧供图。

李婉婷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走进诗意世界。她不仅介绍了这首诗与小孤山的渊源,还带领大家齐读古诗,逐字认读生词,再逐句解析诗意。从“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地涯骇众观”开始,她以地理意象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与独特;接着通过“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一句,借助“砥柱”的比喻,启发孩子们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豪迈气概。在第二轮生字卡片游戏中,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将“砥”“澜”等字反复认读、组词造句,仿佛这些汉字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诗词互动结束后,知识拓展环节随即展开。李婉婷向孩子们介绍航天基础知识,包括宇宙的构成、航天器的分类等内容。她通过讲述先辈们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勾勒出人类太空之旅的起点。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在快问快答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如“航天器分为哪两类?”“人类何时开始探索太空?”稚嫩却清晰的答案,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积极吸收与理解。


折纸飞花映笑颜,童心逐梦启星程

手工创作环节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多乐趣。李婉婷将折纸教程投放在屏幕上,分步骤讲解。小朋友们认真模仿,有的手法灵活,迅速完成了带有精美图案的窗花;有的在剪裁时遇到困难,李婉婷便耐心指导,调整角度、辅助修剪。不一会儿,活动室里便摆满了色彩斑斓的窗花,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

图为李婉婷指导小朋友折窗花。高鑫慧供图。


诗韵薪传留倩影,童心逐梦启星程

活动的尾声,大合影环节为这段美好的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小朋友们与志愿者们站成一排,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仿佛将所有的欢笑与收获都凝固在这一刻。随着快门的轻响,诗词的雅韵、手工的巧思与知识探索的热情,一同被定格在这张照片中,成为他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图为实践团队与小朋友们的大合照。高鑫慧供图。


从字斟句酌的诗词讲解,到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从跨越学科的航天知识拓展,到温馨融洽的手工创作,实践团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孩子们播下了文化传承与探索求知的种子。这场斜桥社区的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递,更是一场青春与童真交织的温暖相遇。它为古典诗词的传承与科普知识的普及,探索出了一条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社区新路径。(记者 高鑫慧 通讯员 华赟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