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王雁)
7月21日,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的青年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担当,走进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校张庄村小学。他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课程,将知识传递与文化浸润融入乡村课堂,既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彩,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彰显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底色。
以赛促学,播撒环保种子
“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废旧电池应该扔进哪个颜色的垃圾桶?”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课程中,志愿者们通过组织孩子们抢答、分组PK等形式,将枯燥的分类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互动游戏。孩子们积极举手、踊跃作答,在欢笑中掌握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竞赛结束后,团队成员还为在此知识竞赛中积极参与的孩子颁发环保绿色种植小盆栽,让 “绿色种子” 理念扎根心底,期许未来长成守护乡村生态的“环保森林”,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基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篇章。
图为小朋友展示获得的小奖品。王雁 供图
指尖传艺,浸润文化根脉
“大家看,将白布对折再用皮筋扎紧,浸染后就能出现漂亮的花纹啦!”志愿者手持染布,耐心讲解扎染的历史与技法。孩子们好奇地拿起白布,或折或卷,用皮筋扎出各种造型,再小心翼翼地浸入染料中。当解开绳结,一幅幅或蓝白相间、或图案各异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惊喜与自豪。此次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在动手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与审美力,非遗扎染走进课堂,这不再只是简单的手工,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传承是根基,志愿者们以非遗体验为桥,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童真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耐心讲解扎染的历史与技法。沈王惠 供图
防患未然,筑牢安全防线
“遇到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志愿者结合校园场景,通过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等方式,为孩子们讲解火灾预防、灭火器使用、紧急疏散等知识。课堂上,志愿者耐心讲解应急避险的要点时,孩子们小脸上写满专注。这堂“保命课”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手把手的指导与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安全第一”的意识化作本能。乡村的安全发展是振兴的基础,志愿者们通过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乡村安全建设添砖加瓦,守护着乡村未来的希望。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王晋娇 供图
以沙为墨,滋养童真世界
细沙在指尖流动,汇集成田野、星空、房屋……心灵沙画课上,志愿者鼓励孩子们用沙子自由创作,通过画面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用绚丽的色彩勾勒心中的世界。志愿者在旁细心引导,倾听孩子们的“画中故事”,在“这是我的梦想”“这是我的家”的倾诉中,读懂童心的纯粹与细腻,用温暖的话语呵护他们的童真。沙粒无言,却成为孩子们表达情感的载体,更搭建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让内心的声音被听见、被珍视。这堂心灵课以温柔的方式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乡村人才振兴培育阳光向上的新一代。
图为孩子们一起展示沙画作品。廖诗宇 供图
此次系列课程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张庄村小学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承、安全教育与心理疏导中传递了温暖与力量,是南宁理工学院学子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生动实践。此次支教活动,志愿者们用知识赋能乡村教育,用热情点亮孩子们的梦想,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以“蒲公英”般的坚韧与热忱,把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