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思想,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7月10日至16日,长安大学“青年智造创绿城,探路先锋拓新城”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建筑学院教师周华、团委书记落昊飞的带领下,奔赴太原开展主题实践。团队紧扣“双碳探路、固废循生、产教赋能、城绿同行”目标,在“学习-实践-再创造”闭环中打造了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文化筑基:感悟古今生态智慧,拓宽绿色视野
实践首站聚焦太原深厚的生态底蕴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规划馆全息沙盘绘就绿韵蓝图,科技馆里“双碳”新技触手可及;晋祠周柏凝千年生机,矿址上的植物园绽新生,队员们亲历绿色理念的传续与创新,悄然筑牢文化认知根基。
▲图为团队参观太原市规划展览馆
▲图为周华老师与队员参观山西省科学技术馆
校企联动:对接行业前沿,夯实专业根基
深度产教融合是本次实践的核心。实践队走进山西安装集团,开展多维度学习交流。建筑设计分院王迎曈院长热烈欢迎团队,期待校企协同培育固废资源化新生力量。周华老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落昊飞老师则聚焦产教融合闭环,推动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图为在山西安装集团开座谈会
企业专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裴仁卓总监以临汾项目为例,剖析固废处置中政策、土地与成本平衡之道,勾勒行业真实挑战与机遇:给排水工程师霍秀峰则通过太原社区案例,解码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生态密码,引发队员深度思考。在职业发展交流中,山安立德大宗固废研究院赵文婧副院长结合自身转型经历,鼓励队员争做环保领域的“深耕者”与“跨界通”,将挑战化为机遇“原料”,为队员们明晰了职业规划方向。
▲图为给排水工程师霍秀峰为大家讲解海绵城市
▲图为赵文婧副院长为团队答疑解惑
实地求真:见证技术落地,触摸绿色脉动
队员们带着理论成果深入城市与企业一线,验证绿色技术应用实效:晋阳湖畔社区,周华老师讲解透水砖步道与下沉式绿地的海绵城市原理,让生态设计理念直观可感;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实践队见证山安立德公司将建筑垃圾高效循环利用,探访了山西首个近零能耗建筑——潇河新城产业园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其凭借多项尖端技术成为未来建筑节能标杆。
▲图为团队在山安立德参观固废生产线
▲图为周华老师为队员讲解海绵城市设施
▲图为团队在小区调研
▲图为团队参观新能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
智创转化:方案凝聚实践结晶,产教融合结硕果
实践的最终环节是成果转化。队员们将调研所得倾注于“固体垃圾处理厂办公生活区概念方案”设计中。方案灵感源于山西建投集团标识,形成扇环状布局,核心是“功能与生态共生”:外墙采用再生骨料保温层,屋顶光伏覆盖率远超标准,生活区全面铺设透水砖并配套生态绿地,将“固废资源化”理念贯穿始终。
▲图为团队与老师探讨方案设计
7月16日,成果汇报会在山西安装集团举行。王迎曈院长高度评价方案的前瞻性与实践价值,对团队将所学转化为创新设计的能力表示赞赏,并期待未来深化合作。实践队长王艳威详细汇报了融合低碳理念的“人·机·境”融合厂前区方案,获得企业专家的宝贵指导意见。
▲图为总结交流座谈会
结语:行走的思政课,挺膺担当的时代答卷
长安大学学子的太原绿色征程,是一堂以祖国大地为课堂、以国家战略为教材的鲜活思政课。他们在探寻“无废城市”与“双碳”目标的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淬炼了专业报国的担当。从文化浸润、理论学习到实地调研、创新设计,队员们将“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融入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青春智慧。未来,这份投身绿色发展的执着,必将续写更精彩的思政长卷,交出更厚重的时代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家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