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指方向,非遗剪纸筑童真 —— 探寻红色宣纸里的“安全屋”

发布时间:2025-07-21 21: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巫雪芬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在空中举起的手无声却有力地向众人说到。这个平时害羞内敛的孩子走上讲台,在屏幕上圈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个场景是对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教育科学学院“美美与共”实践团实践目标的生动诠释。以“非遗美育”为核心目标,实践团在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特殊儿童量身打造融合美育课堂,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课程之中,精心设计“非遗·剪纸”课程,为特殊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安全屋”。

小剪纸,大故事 —— 红星闪闪指方向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中红星闪闪把路开” —— 摘自歌曲《红星歌》

年龄尚小的孩子很难充分理解红色文化,那么该如何保证授课的质量,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收到课程所要传达的信息呢?这时,朗朗上口又意蕴深厚的《红星歌》使主讲陈老师获得了灵感——她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具象特征融入非遗美育之中,将抽象的文化与具象的剪纸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

图为主讲授课

考虑到此次暑期融合夏令营学员的实际需要,陈老师将课程内容精简化,放弃对复杂历史的讲述,仅保留对红军勇敢与正义形象的传递,并选择创作一个与剪纸有关的红色童话故事。她还安排了众多一对一互动,放慢讲授语速,以便孩子们能够充分理解她的话语。陈老师用细致、耐心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和助教相互配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

图为主讲授课

“现在,让我们帮红军叔叔阿姨找一找,哪一个是安全屋(窗户贴着红色剪纸星星的房子)呀?”陈老师牵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向屏幕看去,旁边的助教老师仔细观察每位孩子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辅助,引导孩子们对老师的问题作出回答。他们注视着屏幕,有的孩子眉毛皱起,在安静地思考,有的孩子口中念念有词,回忆着老师刚刚说的关键词。率先举手的孩子走上讲台,慢慢圈出屏幕中央的红星,找到了老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安全屋。

歌曲中闪耀的红星如破晓的黎明一般希望冲破黑夜的障壁,“美美与共”实践团也希望能够在融合美育的课程之中为特殊儿童搭建自信成长的“安全屋”。在“红星闪闪指方向”这一课程环节中,许多孩子沉浸在故事之中,班里的孩子们都拥有表现的舞台。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很高,能够与老师积极互动,不善表达的孩子也能够在老师们的辅助下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同时,看着老师准备的各种工具,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希望能够亲手剪出有趣的图案。

红纸落,笑语升 —— 从技法走向成长

泛着金属光泽的剪刀在鲜艳的红纸上缓慢地移动,一颗颗爱心在孩子们手中诞生。陈老师想,言语传达固然重要,但实践更有利于孩子们打开心扉、提升能力。于是,紧接着“红星闪闪指方向”的课程内容,她安排了剪纸实践环节。

图为孩子展示作品

剪纸实践分为“剪纸基础技法”与“创意剪纸实践”两个部分。基础技法的学习以“爱心剪纸”为目标。陈老师与助教密切关注着各个孩子的状况,必要时为他们提供辅助。孩子们按照“折叠-画线-裁剪”的步骤成功剪出了各式各样的爱心。在熟悉了剪纸的基本步骤之后,许多孩子能够剪出更为复杂的图案。

图为孩子举手发言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着重关注我所负责的孩子的上课状态,留意他在上课过程中主动或下意识地对主讲老师授课内容产生的回应,在合适的情景下鼓励他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助教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在及时进行引导与反馈的作用之下,孩子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无论是回应老师,还是和其他小伙伴互动。

图为孩子展示剪纸作品

图为孩子展示剪纸作品

在陈老师为孩子们安排的作品展示环节中,有孩子主动把自己的剪纸递给老师,表达了他想要分享的意愿,除此之外,拥有许多作品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之下也站上了讲台。小宇(化名)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充满了好奇心,他热切地注视着所展示的剪纸,猜测剪纸的形状代表的东西是什么。“云朵、梨子、小牛……”在老师的辅助下,站上讲台的孩子们勇敢、自信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结束时,小宇主动为他们鼓掌祝贺,一旁的小琼(化名)也和小宇一样高兴地鼓掌。现场气氛热烈,为孩子们设计的实践环节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孩子们更加愿意去表现自我、与他人沟通。

图为孩子们的剪纸作品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到。“美美与共”实践团致力于用“美”打破教育壁垒,努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加包容、友善的成长“安全屋”,提升特殊儿童的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在“非遗·剪纸”课程中,孩子们在与其他人相处之中增加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他们在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表达的自信与能力。实践团以“红色+非遗+教育”的多维融合方式进行美育教学,积极探索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新路径,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撰稿:钟心怡 图片:刘湘媛 巫雪芬 卢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巫雪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