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赴马边县梅林镇支教, 为彝乡童心绘就暑期亮色

发布时间:2025-07-21 1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亚姣 景艳梅 曾丽丽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6日至9日,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彝乡青苗”筑梦实践队走进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梅林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实践队精心设计红色精神、传统文化、法治意识、校园安全等特色课程,为民族地区的孩子们送上了一段充实而温暖的暑期时光。

开班仪式:童声嘹亮展真我,初心如磐担使命

开班仪式在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教室热闹启幕。实践队队员依次登台自我介绍后,孩子们和队员们以在黑板签名区写下名字的方式“破冰”,依次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更进一步地拉进了对彼此的认识。合唱《大山》的清澈童声回荡教室,好奇提问的稚嫩话语充满真诚:有孩子大胆分享成长的困惑,有小队默契演绎家乡小调,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和眼里的光,就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仪式结束后,高丛莉说,将以最饱满的状态备好每一节课,当好孩子们的“暑期好伙伴”。

▲图为彝区孩子在开班仪式上排队签名。曾丽丽 供图

特色课堂:师语殷殷融彝汉,情暖童心助成长

结合彝区发展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特点,实践队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课程。课堂上,队员用彝汉双语讲解课文,架起沟通桥梁;防校园暴力、儿童普法课也通过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筑牢安全防线。暑期正值汛期雨季,防溺水演练也在同步开展,为孩子们强化生命意识。

▲图为孩子们在儿童普法课上踊跃发言。李亚姣 供图

剪纸文化体验传承非遗魅力。红色精神课中,彝海结盟增强孩子们彝汉一家亲的观念……

 

▲图为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剪纸及合影。李亚姣 孙妮 供图

课堂上,孩子们专注聆听、踊跃互动,师生问答间火花四溅;主讲老师悉心授课,其他队员分工协作维护纪律、保障安全,共同营造出活力满满的课堂氛围。课间休息时,队员们主动与孩子们拉家常、问学业,耐心解答学习困惑,细致了解家庭情况。

▲图为课间实践队员为女孩们解答学习困惑。曾丽丽 供图

孩子们的热情像山里的太阳,但也了解到一些令人心疼的事,比如有的孩子未来规划是小学毕业就想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听到这里,队员们既欣慰又揪心,欣慰的是孩子们看得到父母的勤苦付出、揪心的是牺牲自我成长空间意味着放弃应有的未来,所以队员们也总是轻声鼓励大家“一定要好好读书,走上更高的学阶,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图为孩子们用蜡笔绘出的梦想。赵燕 孙妮 供图

校领导视察:关怀添劲鼓干劲,教育初心共坚守

支教次日,梅林镇中心小学校长曲别马里便走进课堂视察听课,对川师学子的支教行动给予高度评价:“川师大作为全省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培养的学子有担当、有情怀!”他不仅热情欢迎实践队今后长假再来开展活动,还细致安排队员们的食宿,承诺“生活上有困难、教学中遇难题,随时找我”。队员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这次支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教育强国’的分量,更读懂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意。”带着这份感悟,实践队在接下来的一天半里,以更饱满的热情传授知识、培育品行,让温暖的教育力量在彝乡持续传递。

支教活动结束后,筑梦队员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依依惜别,孩子们邀请筑梦队员们八月继续前来马边参与他们的火把节活动,感受民族特色。支教队员们真诚应答,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提升学历和认知,去寻找自己光明的未来,成后回到家乡,继续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家乡发展。

撰文|李亚姣 

图片|曾丽丽

一审|吉惹进去

二审|孙妮

三审|詹榕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丽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