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游客呼唤烧制服务 湘西土陶破局文旅融合 ——吉首大学实践团解码非遗活化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1 09: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树清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龙树清)七月的湘西大地蒸腾着热浪,近日,在龙山县惹巴拉景区的土陶工坊里,吉首大学"扬眉‘土’气,守正创新"陶艺传承实践团的调研笔记正记录着灼热的发现。随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政策春风吹拂,深埋泥土的文化基因亟待唤醒。团队成员穿梭在青石板路上,有的驻守陶轮旁记录游客体验细节,有的与景区管理者展开深度对话,还有的向往来游客收集问卷,多线并进的调研织就了非遗活化的现实图景。

调查数据揭示出强烈反差:78%的游客渴望"非遗套餐式体验",超六成点名要求土陶与织锦、咚咚喹联动。价格感知的倒逼效应尤为明显——55%受访者愿为深度体验支付100-150元,较现行80元均价提升近九成。更令人振奋的是,92%的游客承诺若提供烧制服务将二次消费。然而工坊运营现状却寒意逼人:黄金时段三小时仅接待12组游客,其中八组停留不足一刻钟。"织锦坊日销2000元时,陶艺坊还在为烧窑成本发愁",老师傅的叹息道出残酷现实,同一景区内非遗项目正经历冰火两重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景区工作人员交流场景

面对体验浅层化困局,游客在问卷中疾呼:"转盘拉坯15分钟就结束,作品带不走也留不下"。实践团在土家火塘边提炼出破局之道:将文化价值转化锚定标准化流程、市场化产品和专业化运营的三维坐标。他们提出构建"基础体验-精工课程-作品烧制"三级体系,借鉴织锦坊成功经验,设计"土陶塑形+织锦纹饰+咚咚喹音律"沉浸式文化套餐。针对"旺季靠节庆,淡季守空坊"的运营短板,方案着力打通研学团队预约、企业团建定制与民宿体验站的全季客源网络。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游客发放问卷场景

暮色中的惹巴拉,最后一窑陶器正泛出暗红光泽。实践团成员抚摸着坯体上未干的泥浆,仿佛触碰到乡村振兴的脉搏。"当游客把亲手烧制的陶器带向远方,文化基因便完成了跨地域传承",团队负责人的话伴着窑火噼啪作响。这份凝结102份问卷、23场访谈的调研报告,即将化作湘西大山里最生动的政策实践样本——让沉睡的泥土,讲述新时代的非遗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树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