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陈润涵)七月的蒙阴,青山含黛,果香满园。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绘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蒙阴县金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蜜桃产业园的葱茏绿意中,探寻一颗蒙桃如何成为打开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与乡土的深度对话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感悟青年担当的分量。
一颗蒙桃的“蝶变路”:从“土疙瘩”到“金果果”
“从明清时期的零星种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规模扩张,再到如今的科技赋能、品牌出海,蒙阴蜜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蒙阴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乡村振兴预备篇。”在金葵农业产业园的展厅内,馆长的讲解将团队成员带回了蒙桃产业的时光长廊。
如今,以“金葵一号”为代表的蒙阴蜜桃新品种,正以“不用疏花疏果、耐储存、高糖度”的独特优势,刷新着人们对传统蜜桃的认知。团队成员现场品尝的“金葵一号”,果肉饱满、甜香四溢,这颗凝聚着科研人员心血的“金果果”,背后是蒙阴县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型:当地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本土农业企业,将17种天然微量元素的土壤优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禀赋,转化为蜜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蒙阴蜜桃”从地域特产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成为带动数万农户增收的“致富果”。
▲图 1 实践团聆听馆长讲解蒙阴蜜桃发展史 陈润涵供图
一片果园的“振兴账”:产业链上的共富密码
在金葵农业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自动化灌溉系统精准补水,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采后处理中心里,蜜桃经过分拣、包装,即将发往全国乃至泰国、阿联酋等海外市场。“我们不仅种出好桃子,更要让桃子卖出好价钱。”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金葵农业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仅2024年就帮助农户户均增收超3万元。这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蒙阴县构建“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的努力。从蜜桃深加工衍生出的桃汁、桃酱,到依托果园发展的采摘研学,蒙阴将一颗桃子的价值“吃干榨净”,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三产融合”跨越。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产业振兴激活“造血”功能,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良性循环。
▲图2 实践团与蒙阴县各级干部共同参观蜜桃文化馆 朱沫漩供图
一群青年的“乡土情”: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锚定青春坐标
此次深入蒙阴桃乡腹地,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的躬身实践。队员们白天走访果园、合作社、企业,夜晚围坐研讨,力求将所见所闻升华为助力乡村发展的真知灼见。蒙阴的实践深刻启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科技创新与品牌引领,科技让土地焕发新活力。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也是青年成长的广阔舞台。从田间地头的技术学习,到产业链条的模式探究,再到与“新农人”的思想碰撞,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担当—— 大学生下乡实践,正是架起青年与乡村的桥梁,让青春力量扎根乡土、服务人民,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当青春的脚步踏上蒙阴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当科技的“金钥匙”打开产业振兴的“致富门”,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蒙桃”如何甜蜜了一座城、富裕了一方人,更在火热实践中深刻体认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方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广袤乡村的振兴征程上,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图3 实践团与统战部部长陈方琪合影 朱沫漩供图
撰文|陈润涵 图片|陈润涵 朱沫漩 审核|公子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