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探秘,文脉传承——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开展甲骨文特色课程激活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2025-07-21 19: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哲哲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21日讯(通讯员 蔡宇轩 兰自强 报道 刘婷婷 摄影)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青少年的文化根基,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72115:30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有趣的甲骨文”特色课程,带领同学们穿越三千年时光,触摸殷商文明的文字密码,让沉睡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课程开篇,志愿服务队队员刘紫竹老师围绕“中药里的惊世发现”展开讲述,介绍了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刻痕,经研究确认为商代甲骨文,揭开了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系统的神秘面纱。据悉,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中,部分单字已得到破译。这些甲骨刻痕作为商代晚期王室活动的记载,承载着古老的构字智慧,让学生们深刻领会到其作为文字源头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基因密码意义。

在随后的“十二生肖甲骨文猜猜看”环节,现场学生轮流抢答,气氛活跃。刘老师用“狐假虎威”的“虎”字甲骨字形,讲解虎口獠牙的象形特征,通过结合相关成语解析,引导学生们在猜字互动中直观感知甲骨文的象形神韵,深刻解码文字背后承载的文化意涵,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授课老师刘紫竹表示:“看到孩子们对着甲骨文字形睁大眼睛、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这些古老文字不该只躺在博物馆里,而要走进课堂贴近生活,让青少年在互动中触摸文脉,这才是传承的意义。”

此次特色课程以趣味为钥,不仅让殷商甲骨的刻痕与乡村少年的目光交汇,更让孩子们从对甲骨文的懵懂好奇,到能积极参与 “十二生肖猜猜看” 抢答、主动探寻字形背后的文化意涵,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显著增强。文化根脉在潜移默化中深植心间。未来,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让更多像甲骨文这样的文化遗产走出典籍、走进生活,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永恒生命力。(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