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知青记忆,解码乡村文化传承 ——食品药品系洪药先锋、新质闪“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靖安三爪仑乡开展文化传承篇

发布时间:2025-07-17 22: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方圆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程方圆)为重温知青奋斗历史,感悟时代精神的内核,7月1日建党节之际,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系洪“药”先锋,新质闪“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江西靖安县三爪仑乡,开展“寻访知青记忆,解码乡村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探访知青博物馆致敬峥嵘岁月、对话老党员赓续红色血脉、体验非遗技艺赋能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前行力量,以青春视角见证革命老区的时代变迁,并积极探索专业所学服务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知青博物馆合照 刘希 摄

致敬七一红色魂,对话党员周开林

7月1日建党节,为致敬建党104周年、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拜访老党员周开林同志。周爷爷是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任村会计32年,回忆知青岁月,当年上海、南昌知青赴三爪仑,知青中有初、高中学生,他们自行解决食宿,既搞生产也教本地人识字。他叮嘱实践队同学们要好好读书、珍惜当下,以学识报国。谈及党员职责,他坦言因想入党的同志太多,难免存在竞争矛盾,基层工作具有挑战性,自己要做好表率、积极配合组织工作。队员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故事,延续红色基因。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老党员交流 刘希 摄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老党员合照 刘希 摄

探寻知青旧址,聆听岁月回响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知青博物馆门口合照 刘希 摄

实践队首站探访三爪仑知青博物馆。门前“广阔天地,终身难忘”的题词开启了队员们对知青岁月的探寻。在讲解中,队员们系统回顾了知青响应号召、艰苦拓荒的岁月,并通过展陈了解了他们从垦荒造林到推动生态转型的奉献历程。知青们“吃苦为荣、实干报国”的精神,深刻启示当代青年。

图为知青博物馆展馆内设施 刘希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毛泽东语录合影 刘希 摄

随后实践队来到复建的老式电影院内,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题词映入眼帘,金色大字庄严肃穆,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鲜艳夺目。这不仅是一句话语,更是当年知青扎根基层、奉献自我的精神写照——他们响应号召奔赴各地,在艰苦环境中挥洒青春,这句题词具象化了他们的内心信念,也激励着实践队员们为理想与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图为红星村老式电影院 刘希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毛泽东题词下合影 刘希 摄

棉线交织岁月,青春接力非遗

实践队拜访非遗编织传承人万祚香。 万奶奶家中摆着各色栩栩如生的编制花卉,奶奶向实践队队员讲述其制作过程,带队员“回溯”创作日夜,了解创作过程与基础技法。交流中,万奶奶介绍了编织技艺传承现状,她与两个女儿的作品受到村民认可,在抖音上发布的编制视频也深受网友喜爱,展现了非遗编制的吸引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拜访万祚香 刘希 摄

此次活动将历史教育与实践观察结合,队员们在知青“把青春献给土地”的故事中深刻体会:从“上山下乡”到“非遗传承”,时代命题在变,但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初心未改。下一步,实践队将立足靖安这片红色热土,深度挖掘知青奋斗史等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药学专业知识开展精准助农服务,让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专业实践的创新在此交相辉映、同频共振。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万祚香家合影留念 刘希 摄

撰文 | 詹瑶

图片 | 刘希

审核 | 王鑫锋 梅殷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方圆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8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