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微光·壮锦传薪火 | “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探寻广西壮锦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17 22: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大正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陆春晓 孙大正)为了深入了解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2025年7月8日,南宁理工学院“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走进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开展了一场探寻广西壮锦魅力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采访壮锦传承人、参观壮锦制造工厂,触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之美。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壮锦文化展厅 陆春晓 摄

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文化展厅参观、传承人讲解和工厂织造体验展开。在壮锦文化展厅,成员们不仅欣赏到了壮锦多样的传统纹样与独特的织造技艺,更惊喜地发现壮锦元素已融入现代生活:从绣球、香包、屏风等富有民族风情的工艺品,到手提包、围巾、服饰等日常实用好物,琳琅满目。这些物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点缀,更是壮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载体,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壮锦跨越时空的魅力。

图为周厂长讲解壮锦历史和发展 陆春晓 摄

随后,周厂长开始系统地讲述壮锦的历史渊源、织造技艺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壮锦的起源讲起,直至其成为闻名遐迩的非遗文化,成员们了解到这门技艺流传之深远、文化积淀之丰厚,其中凝聚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周厂长特别指出,壮锦的服饰、花纹、色彩在不同场合各有寓意:八角纹象征对太阳的崇拜,蟒龙纹寓意吉祥如意,无不寄托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着周厂长充满自豪的讲解,成员们深受感染,对壮锦文化的敬意油然而生。

图为周厂长讲解壮锦现代化机器 陆春晓 摄

在周厂长的带领下,成员们来到织造工厂。眼前是一排排现代化的织造机器,正高效运转,织出精美的壮锦。周厂长介绍,虽然现代化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壮锦的织造依然需要极高的耐心、细心与专注,离不开织造师傅们娴熟的技艺与默契配合。传统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技在此融合,展现了壮锦技艺的创新活力。

图为活动合影 李东泽 摄

此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们近距离接触、了解壮锦,不仅领略了其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大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