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围绕“用青春践行回信嘱托”主题,开展了一场接续志愿、寻访榜样、回应时代的燎原实践之行。
对话·志愿先锋:在支教讲台上读懂“被需要的幸福”
“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首站走进新疆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与来自克州各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面对面访谈交流,并实地探访谢依特小学等支教一线,共同追寻志愿精神的源点。
实践团同西部计划志愿者围绕服务初心、成长轨迹、内心挣扎等话题展开真诚对话,从“为什么来”到“为什么留下”,句句动情,字字铿锵。“享受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志愿者王喜龙的这句话,道出对生活与选择的坦然。他们说,志愿服务不是伟大冒险,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也有志愿者寄语青年:“学生是你的镜子,你展现什么,他们就会映射什么。”面对实践团成员,这群“自找苦吃”的人,用最轻松的语气,说出最坚定的信仰。他们相信,脚步丈量的不只是远方,更是在把信任与爱根植于最需要的地方。
为致敬这群坚守在西部一线的青年榜样,“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为志愿者们颁发“校外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聘书。这不仅是荣誉的传递,更是信念的接续,让更多青春力量在边疆接续生根、绽放光芒。在志愿的道路上,他们永远是最亮的那颗“星”!
图为实践团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访谈交流
图为实践团给志愿者赠送家乡礼品
图为实践团指导教师为志愿者颁发聘书
对话·时代楷模:在白衣天使身上看见“一生的坚守”
实践团一行走进乌恰县人民医院,专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吴登云先生。作为第一代“支边人”,吴登云1963年自江苏赴疆,在克州坚守医疗一线60余载,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如今虽已年逾八旬,仍坚持每周出诊、义诊。
在访谈中,吴老回顾了自己“救人不讲条件、割皮救童、献血万毫”的从医事迹,动情讲述自己“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初心誓言,并寄语青年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镌刻在雪山脚下、边疆大地。”
图为实践团专访吴登云医生,聆听其援疆事迹
图为“白衣圣人”吴登云为实践团上思政课
对话·明日之光:在推普课堂上播撒“梦想的种子”
在谢依特小学的“AI润童心 推普助成长”主题课堂上,实践团带来了盐水风扇、声控路灯等模型实验装置,引导学生理解智能控制的原理。实践团成员全程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解示范,并在指导孩子们亲手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大家用普通话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普通话的应用能力。
图为实践团与谢依特小学学生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学生制作科技小创作
图为学生展示自己以科技梦想为题的绘画作品
在阿图什第七中学,团队成员以“美育润心”为核心设计沉浸式推普文化课堂。朗诵诗词《相思》唤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情感共鸣,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激发家国认同,而水袖技艺体验则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柔美与韵律,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图为实践团与学生体验非遗水袖
对话·未来自己:在西部边疆写下“青春的回答”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五色风信子”燎原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边疆基层的真实图景,也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紧密相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实践所得转化为未来行动动力,以志愿服务、科教推广、文化交流等形式持续赋能社会发展。
下一步,实践团将围绕“寻访榜样”主题,开展系列宣讲与校内传播活动,引导更多青年走进实践、走向基层、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奋斗中点亮青春之光。
图为实践团与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希云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