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艺,窑火绘村——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大学生调研寻访龙泉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17 12: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溯红源”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丽水龙泉市,先后走访南秦村与木岱口村,实地感受青瓷浸润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当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南秦村村民委员会,与村支书陈建交流。我们了解到,南秦村人口源自三个省18个县,多为土改时期定居者,形成了多元聚居的独特格局;村内留存将军庙、剑池古迹、七星井等文化印记,相传七星井水与宝剑锻造有特殊关联,暗藏青瓷宝剑文化的历史根脉。早年政府曾通过减免赋税、宣传推广等政策支持青瓷宝剑产业,如今虽从业者规模不大,但电商等新业态已开始涉足,为文化传播注入新可能。

实践队走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丁绍杰的青瓷艺术工作室,听他讲述青瓷传承的坚守与创新。丁大师家族世代深耕青瓷技艺,他本人精通配釉、烧窑、拉坯等全流程工艺,尤其对哥窑、弟窑的釉色配方颇有心得。他提到,龙泉青瓷传承中,老艺人多能独当一面,年轻从业者虽难撑全局,但如今行业正探索市场化与民众化路径——既保留艺术收藏价值,也贴近大众需求。他的两个儿子也均投身青瓷行业,一家人以匠心守护着这份非遗技艺的薪火。

当日下午,实践队走进上垟镇木岱口村,该村青瓷产业的兴起与1公里外的国营龙泉瓷厂渊源深厚——1957年建厂时,因本地高岭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汇集了民国老艺人,为村里培育了浓厚的青瓷氛围。1998-1999年瓷厂倒闭后,原厂老师傅与村民纷纷创办青瓷小作坊,鼎盛时达五六十家,以仿古瓷为主。如今虽数量缩减,但传承脉络未断,龙窑传承人坚守技艺,年轻人中也已有从城市回流创业的案例,延续着青瓷基因。

木岱口村青瓷产业还藏着独特的坚守与魅力。村内现存1座龙窑,沿用古法以木材烧制,一年春秋两窑,许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其烧制的青瓷或创新器形、改良古器,因工艺独特价格不菲,彰显传统技艺的价值。村里的青瓷小作坊虽规模不一,但从拉坯、修坯到烧制,仍保留着老艺人传下的严谨工序,浸润着代代相传的匠心。

此外,木岱口村曾依托青瓷文化探索文旅融合,打造的“青瓷小镇”一度成为龙泉较早的青瓷主题文旅亮点,吸引不少游客。如今,村里计划在产业传承中持续发力,既有坚守全流程工艺的老作坊,也有年轻传承人尝试结合现代经营模式,加之龙窑古法烧制的独特印记,为青瓷文化的活化与发展留存着珍贵的土壤。

此次 “艺溯红源”实践之行,我们深刻感知了青瓷浸润乡村的多元样貌:南秦村以多元聚居的格局承载青瓷文脉,既有大师家族的全艺传承,也有工作室的匠心坚守,电商等新业态悄然生长;木岱口村依托老瓷厂积淀,龙窑古法烧制薪火相传,更有年轻力量回流,及文旅探索焕发光彩。两村在传承中各展其长,共同勾勒出青瓷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路径。

文字|陈飞儿

图片|陈飞儿 刘黎子仪 张乐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