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黄勃 蔡安儿 钟雨婷 吴星颢 黄颖 陈泳钧)为深入了解赤坑砂仁发展现状,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近日,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深入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产业分析、经济赋能等形式,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探索“AI助力乡村振兴,IP赋能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
青春逐梦乡土路
带着对“赤坑砂仁是如何振兴乡村”的强烈思考,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来到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祥景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度调研。走进砂仁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马先生分享赤坑农业先驱冯惠容从药师到农创客,带领乡亲让赤坑砂仁 “香飘四方”的故事。2012 年冯惠容辞去药师身份回到家乡赤坑镇雅韶村,投身砂仁种植产业成立了广宁县祥景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改良种植技术,合作社的砂仁产量从创立初期的亩产 100 多斤提升至 200 多斤,实现了质的飞跃。
图为服务队成员们在砂仁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在种植基地,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在冯惠容的努力下,赤坑镇的砂仁产业日益壮大。如今,砂仁种植基地已扩展到 2000 多亩,为全镇带来了 400 多万元的砂仁干果年产值。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冯惠容始终心系乡亲,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精准扶贫期间,带动赤坑镇 4 个村(社区)的 78 户贫困户共 248 人参与砂仁种植,实现户均增收 1.2 万元以上。许多村民在合作社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图为紫荆志愿服务队参观砂仁生产工作间
乡野课堂育新苗
“砂仁的生长对环境有特定的要求,它得在70%-80%的遮阴度里长,强光一晒就蔫,冬季温度又不能低于0℃,咱这林下经济刚好合适——天然林子挡风”马先生向同学们讲解道。谈及产业起步时,他只一句:“十年前就几户人种,没技术没销路,果子再好也白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蔡安儿同学说:“希望能借助专业所学的知识构建对经济运行的规律,结合AI技术赋能产品数字IP,拓宽销售途径,助力赤坑砂仁走深走远”。
“还能开发些高附加值产品,让这‘金果’走得更远”,服务队的同学们拿着调研问卷和马先生讨论。“去年光产量就有10万公斤,希望你们这些年轻的力量带着科学先进的知识加入进来”,马先生对服务队提出希冀。
图为砂仁的生长环境
青春赋能促腾飞
“引用AI技能监测砂仁生长环境,区块链溯源平台,利用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指导农户按需生产,减少产销错配”。“推动 “直播助农”“短视频带货”,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让农民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包装设计、故事营销增强产品辨识度,提高溢价空间”。“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将初级产品加工为零食、饮品、保健品等,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学们纷纷建言献策。
助农手段的核心是 “授人以渔”,既要解决短期的产销难题,更要通过技术、品牌、市场机制的建设,增强农业自身的 “造血能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与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
图为服务队的队员在直播间介绍砂仁产业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紫荆志愿服务队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当地农民的致富密码,也是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赤坑镇正凭借着砂仁产业,谱写独属于赤坑人民的发展道路,在保有绿水青山的同时向着拥有金山银山的未来大步迈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雨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