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12日,华南师范大学“明裡力行”实践团深入江门市开平市蚬冈镇,开展以“探五育融合之美,筑少年成长之基”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以“科学教育赋能侨乡文化传承”为路径,将科学教育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促进地域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实践团聚焦蚬冈镇世界文化遗产碉楼群、侨乡特色风味及华侨家书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展系统性调研与课程开发。队员们实地走访碉楼遗址,体会建筑中的历史厚重感;访谈华人华侨,倾听对话中的绵绵家国情;拜访百年侨刊《新民月报》,感悟报刊初心如一的坚守。而在课程设计当中,重点凸显“在实践中学”与“跨学科融合”的理念。例如实践团成员通过模拟钟乳石形成的化学实验揭示地质奥秘,结合碉楼建筑结构讲解几何原理,以华侨家书词句重组创作拼贴诗等。
实践活动注重双向赋能,既提升当地学生科学素养,又促进青年学子深化社会认知。在“科学实验课”主题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非牛顿流体特性,设计“魔法水”解开钟乳石生长的化学密码。在“枪楼与乡愁”主题课程中,实践团以开平碉楼防御系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化身华侨、建筑工匠,以开平话演绎碉楼建造场景,在沉浸式中理解射击孔设计、高耸结构等建筑智慧,将历史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究相统一。此外,实践团开设“自然印迹:花草拓染”“侨乡寻味站”等课程,结合生物学科知识解析植物拓染原理,通过“传声筒”“你说我猜”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广合腐乳、潭碧冬瓜等当地特色美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传承的有机统一。
此次实践得到地方政府与当地师生高度认可。蚬冈学校当地师生表示,实践团融合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构建起涵盖智育涵养、体育赋能、美育浸润的多元课程体系。通过立体化课程设计,此次实践既系统拓展了学生对当地侨乡文化与碉楼文化的认知,更引导他们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感知文明厚度,依托跨学科知识联结构建认知网络,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的有机闭环。结营仪式上,学生们通过课程作品展示分享收获,“明裡力行”队员们为他们送上成长寄语,师生在互动之间共同回顾“用实践体悟家乡山水,用心灵聆听华侨故事”的学习历程。实践团成员将理论知识与乡土资源结合,深刻体悟到青年学子需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实践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明裡力行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探索出科学教育与侨乡文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径,为高校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鲜活样本。此次实践不仅为蚬冈学校学生打开科学视野,更探索出一条科学教育与侨乡文化互促共进的新路径,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以专业所学回应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图/文:饶梓葶 王海旖 廖焯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