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任宬懿 王艺璇)7月16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 “治” 在必得实践队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小花江村,在千年古榕树下对充满民族韵味的布依族小打音乐进行调研。实践队员们聆听了《大开门》《小开门》《耍耍调》《道谢主人家》等经典民歌小调,在悠扬旋律中触摸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脉动。
图为演奏团队正在表演。通讯员 任宬懿 摄
小花江村坐落于北盘江畔,百年古榕虬枝盘结的根系深扎乡土,见证着布依族世代繁衍生息。不远处,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已进入尾声,这座横跨峡谷的 “世界第一高桥” 即将通车,古老村落正迎来现代交通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
图为阳光下的花江峡谷大桥。通讯员 王艺璇 摄
而藏在古榕浓荫里的布依族小打音乐,恰如连接古树与新桥的文化纽带,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愈发鲜活。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小打音乐以乐器小巧、音色明快、节奏活泼著称,月琴的叮咚、竹笛的清亮、勒尤的婉转,在古榕枝叶间流淌,与远处大桥施工的隐约轰鸣形成奇妙对话。
图为演奏团队成员用月琴进行演奏。通讯员 任宬懿 摄
鉴赏会在《大开门》的欢快旋律中拉开序幕。
图为演奏团队成员用萧筒进行演奏。通讯员 任宬懿 摄
《耍耍调》登场时,节奏愈发轻快,老人们随着旋律轻摇身体。
图为演奏团队成员用竹筒胡进行演奏。通讯员 任宬懿 摄
压轴的《道谢主人家》响起时,旋律陡然变得深情婉转。
图为演奏团队成员用镲、鼓和锣进行演奏。通讯员 任宬懿 摄
队员王同学表示:“在百年古榕下听百年古乐,抬头就是即将建成的世界第一高桥,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图为演奏成员向大家介绍乐曲。通讯员 任宬懿 摄
在场的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杨老师,指着古榕与新桥的方向说:“大桥缩短的是距离,音乐连接的是人心。”
图为“未来的传承人”正在好奇地聆听演奏。通讯员 任宬懿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演奏团队合照。通讯员 王艺璇 摄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古榕枝叶间,阳光下的大桥与村落遥相呼应。这场古榕下的音乐盛宴,不仅让实践队员们触摸到布依族文化的肌理,更让人读懂:古树守得住乡愁,新桥通得了未来,而流淌在山水间的古乐,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密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宬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