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作为中华文字的创制者,与陕西省洛南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洛南县被认为是“仓颉造字故里”,境内阳虚山、玄扈山等地留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与遗迹。仓颉在洛南县的历史文化、精神认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了弘扬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陕西省商州市洛南县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仓颉园。
7月14日,长安大学“智造乡情·颐居乡隅”暑期乡村活化实践队前往仓颉园,近距离感受汉字起源的厚重底蕴与仓颉文化的千年传承。
图为仓颉园入口拍摄
仓颉园紧邻洛南高中和东环大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周边群山环绕,洛河穿境而过,湖畔悬崖峭壁,峰峦仓颉园入口航拍峭峙,林木葱郁。园区周边居民区多,人流量多,且交通便利,利于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往参观。
图为仓颉园周边环境
仓颉园以仓颉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仓颉的生平事迹和汉字的起源。园内的仓颉文化广场、仓颉文化村、仓颉艺术馆等景点,都与仓颉文化紧密相关。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感受仓颉文化的魅力。经参观园区了解到,洛南县委、县政府利用仓颉文化资源,开展了诸多活动,如组建仓颉艺术研究会,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研讨,举办首届仓颉文化艺术节。当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仓颉园会举办仓颉文化庙会,这是洛南县的传统民俗活动。活动期间,会有各种传统文化表演、民间小吃、手工艺品展示等,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
图为仓颉园园区景观
实践队队员对仓颉园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察,通过细致观察公园建筑设计与空间布局,亲身体验环境氛围,对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文化公园设计理念与功能实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重点关注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与实际使用体验,发现部分设计问题亟待优化。例如,公园主要出入口与周边道路衔接不畅,导致人员通行不便;停车区域规划不足,难以满足高峰期需求;部分景观节点设计雷同,缺乏特色与文化辨识度。队员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影像存档,为后续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实践队队的队员们在这里,触摸汉字起源的文化根脉,通过仓颉雕像、字圣碑林等遗迹,直观理解“观物取象”的造字智慧,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园区文旅融合模式也为乡村活化提供参考样本,队员可观察文化符号如何转化为产业动能,为后续实践积累“在地文化赋能乡村”的思路,实现文化感知与专业实践的双重提升。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立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