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地方特色资源转化,7月7日,浙江师范大学“美育承薪,艺焕乡韵”实践队成员来到武义县大田乡,通过实地调研、影像记录、IP设计等多元形式,为当地探索出一条“艺术+文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育承薪,艺焕乡韵”暑期实践队合照
镜头叙事:构建乡村美学新表达
实践队员以专业影像重构乡村美学语言:在层峦叠翠的竹林间,用延时摄影捕捉晨雾与光影的交响;通过特写镜头记录蜂群振翅时抖落的金色花粉;将竹笛与葫芦丝的悠扬旋律等原生态声音融入视频创作。这些兼具艺术性与纪实性的素材,将用于制作《园味大田》系列文旅宣传片。
实践队员拍摄宣传片
田野调研:把脉文旅发展真需求
团队采用“问卷+访谈+体验”三维调研法,走访大田乡农户百余家,发现三大核心诉求:本地产品需要品牌升级、缺乏视觉标识、传统包装亟待现代表达。队员特别关注到“80%游客来自周边城市但停留不足24小时”的现象,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实践队队员天眼调研照片艺术赋能:打造本地化IP体系
实践队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创新表现形式。为当地品牌“٨蜜儿”创新LOGO设计,并推出“童趣风”、“轻奢风”系列包装,强化产品辨识度;针对大田乡蓝莓产业,设计拟人卡通形象以及包装设计,以灵动造型凸显地域生态特质。这些设计既保留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传播审美,为农产品增值与文旅IP打造奠定基础。
实践队员分享设计成果
此次实践形成的“五彩大田”成果包,将持续助力当地农旅融合。未来,系列实践成果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切实可用的推广工具,更以青春智慧激活乡村资源,将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游客关注,为大田乡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乐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