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物语乡行”突击队开展“模拟火山爆发”科普课堂,点燃儿童创新梦想

发布时间:2025-07-14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盈盈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14日讯(通讯员 彭盈盈、廖紫嫣)近日,岭南师范学院“物语乡行”突击队走进珠海市斗门区新堂村党群服务中心,为13名村居儿童带来了一场寓教于乐的科普实验课——“模拟火山爆发”,标志着该突击队暑期支教系列课程正式拉开序幕。

趣味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课堂伊始,主讲郭老师通过展示一系列震撼的火山喷发图片,迅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啊?”“我们要怎么制造火山爆发的场景啊?”面对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疑惑,郭老师并未直接解答,而是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火山形成与喷发的基础知识,巧妙地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随后,助手老师携带着实验所需的食用油、色素等材料登场,准备带领孩子们通过实验揭晓答案。

图为老师正在讲解基础知识(黄鄯霖 摄)

动手实验感受科学魅力

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在郭老师和助手老师的分步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清水、食用油和多种色素依次混合,倒入精心准备的“火山模型”瓶中。当泡腾片被孩子们亲手投入瓶中,瞬间喷涌“岩浆”,高度还原了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教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与欢呼声,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火山”的变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郭老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时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猜到这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孩子们纷纷踊跃举手,争相表达自己的猜想,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图为小朋友在认真滴色素(黄鄯霖 摄)

图为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观察实验结果(黄鄯霖 摄)

解秘原理培养科学思维

精彩的实验演示结束后,郭老师结合实验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背后的科学奥秘:泡腾片遇水迅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气泡带着水溶液向上冲,形成“岩浆”喷发的效果。“原来是这样!”四年级的林同学在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地说道。这瓶小小的“喷发火山”模型,不仅直观地传授了物理化学知识,更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到了动手探索和发现真理的乐趣。突击队队长在课后表示,后续课程还将设计更多类似互动性强、趣味盎然的科普活动,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乡村孩子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图为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科学原理(黄鄯霖 摄)

播撒知识种子收获成长

图为科普实验秀结束后小朋友们和老师的大合影(黄鄯霖  摄)

虽然最后一个“小火山”模型渐渐停止喷发,但“物语乡行”突击队在珠海新堂村的科学探索之旅才刚刚启程。据悉,该队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课程,不仅涵盖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还将巧妙融入当地非遗文化元素。通过着力打造“科普+非遗”的特色品牌活动,队伍期望能在孩子们心中同时播撒下科学与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文化认同感,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盈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