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以创意为笔,绘就“百千万工程”中的青春答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柿界香村”实践团上罗村探索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3 18: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芯妮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青春启程,奔赴乡土

2025年7月8日清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校园里活力涌动。上午9点,“柿界香村”实践团在陈教授、黄助教、甘老师的带领下,准时踏上前往从化区江埔街上罗村的征程。

大巴车一路穿梭,城市的喧嚣渐远,田园风光渐入眼帘。同学们难掩期待,纷纷讨论着上罗村的特色——那声名远扬的无核红柿、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都让大家对这场乡村探索满怀憧憬。

座谈交流,锚定方向

抵达上罗村村委会后,实践团与当地村委会迅速展开“三下乡”座谈会。会上,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上罗村的发展脉络:从清代建村的历史渊源,到如今荣获“市级美丽乡村”“广东省民主法制村”等荣誉的发展现状;从1500亩耕地、1.7万亩林地的资源禀赋,到以无核红柿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让实践团成员对村庄有了全面认知。

双方重点围绕农产品IP形象设计深入探讨。老师们提出,要将红柿的“无核鲜甜”与客家山歌、舞狮等文化元素融合;同学们则脑洞大开,构想以红柿为原型的卡通形象,让创意与乡土特色碰撞出火花。

实地调研,捕捉灵感

座谈会后,实践团兵分几路展开实地调研。在无核红柿种植基地,饱满通红的果实挂满枝头,种植户讲解着红柿的生长特性与晾晒柿饼的传统工艺,成员们用镜头记录下果实的形态色泽;在邱氏宗祠、长山围屋等古建筑前,精美的木雕、古朴的楹联让大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漫步村落间,客家咸鹅的香气、村民晾晒柿子的场景、悠扬的客家山歌,都成为鲜活的创作素材。

深耕打磨,绽放成果

傍晚返校后,团队立即召开总结会,梳理调研所得,明确后续任务:设计IP形象、整理素材、剪辑视频、撰写调研报告。

7月9日至11日,实践团连续三天开展工作汇报与优化讨论。针对IP形象初稿,大家建议强化红柿色彩与客家元素细节;剪辑视频需精简镜头、融入山歌背景音;推文和调研报告则要补充村民故事与数据支撑,让成果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

这场探索之旅,让青春创意扎根乡土。“柿界香村”实践团用专业所长为“百千万工程”添彩,让上罗村的故事通过文创作品走向更远的地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芯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