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句话,充分挖掘大运河江苏段丰厚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石榴花盛放之际,扬州大学医学院“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踏上征途。团队成员自扬州市大运河博物馆启程,奔赴高邮市菱塘回族乡,背起药箱,拿起问卷,深入基层开展医疗实践与专业调研。
运河脉搏·共筑民族脊梁
7月2日,团队成员走进大运河博物馆,探寻大运河蕴含的深厚民族团结精神。成员们分成三组,走进不同展馆进行实地学习。
(图为7月2日,“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队在大运河博物馆前合影。郭诺然供图)
大运河博物馆内展馆各具特色:从大运河的千年开凿史到形态各异的古代舟楫,从沿岸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到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再到传颂不息的运河故事。行走其间,历史与现实交织回响。团队负责人郭诺然由衷感慨:“这绝非普通的文物参观,而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图为7月2日,“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队在大运河博物馆1号馆前合影。郭诺然供图)
此次探访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运河所承载的民族共生共荣精神。带着这份感悟,大家决心立足医学专业,将大运河所象征的、那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合的民族团结精神传承发扬。
杏雨润菱·播撒民族健康情
2025年7月4日,团队成员走进扬州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以医者仁心服务回汉同胞,开展健康知识宣讲与义诊活动。
(图为7月4日,“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队与回族同胞们合影。郭诺然供图)
来自吴登云班的周仕鹏同学结合回族乡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向回族同胞系统讲解了慢性病管理与夏日防暑知识。他以吴登云老先生为榜样,立志传承其守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同步向群众发放医学知识卡片及口罩等实用物资。
(图为7月4日,周仕鹏同学向回族同胞宣讲,刘婧姝同学向回族同胞发放健康知识小卡片。杭沛曦供图)
在宣讲结束后,团队分别设置了义诊测血压,制作艾草香囊,缠裹艾草锤三个实践环节服务回族同胞。刘婧姝和许佳雯同学运用水银测压计与电子血压仪为其进行了血压监测,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对检测出高血压的同胞们提供了改善饮食和坚持锻炼的具体建议;同时,李宁旭、陈悦凡与胡琬卿同学现场示范并指导大家填充中药艾草至无纺布袋中,协助同胞们完成艾草香囊的制作,并详细讲解了香囊驱蚊、安神等养生功效;此外,夏天、李子言和周仕鹏同学准备了艾草养生锤的制作材料,逐步演示缠裹步骤,带领同胞们一同动手制作,并阐述其养生保健作用。
(图为7月4日,胡琬卿同学带领回族同胞制作艾草香囊。康宁宁供图)
(图为7月4日,刘婧姝和许佳雯同学为回族同胞义诊测血压。杭沛曦供图)
(图为7月4日,李宁旭,陈悦凡同学带领回族同胞制作艾草香囊。康宁宁供图)
(图为7月4日,李子言和周仕鹏同学准备要赠予回族同胞的艾草锤。康宁宁供图)
桑梓深处·健康调研连民族纽带
2025年7月5日,实践团转变活动形式,组织同学分组深入回族乡村民家中,向村民发放医疗用品,并实地开展慢性病相关调研。调研发现,尽管部分回族老年同胞对慢性病的整体定义尚未全面掌握,但他们普遍高度重视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具体慢性疾病。更为重要的是,回族老年同胞通常具备较强的健康管理意识,有控制饮食,合理用药和锻炼身体的行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汉族同学们深受激励,决心与回族同胞携手同行,共同致力于保障菱塘回族乡老年群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图为7月5日,刘婧姝同学走访调研。康宁宁供图)
(图为7月5日,李子言,周仕鹏,郭诺然同学与回族同胞合影。杭沛曦供图)
(图为7月5日,郭诺然同学为回族老人发放医疗用品并讲解作用。杭沛曦供图)
(图为7月5日,陈悦凡,刘婧姝,胡琬卿同学为回族老人发放医疗用品并讲解作用。康宁宁供图)
扬州大学医学院“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秉持“学之以恒,行之以德”的学风,深入乡村,丈量民情;以专业所长,守护健康。他们走进回族社区,通过健康宣教和义诊服务,用真情传递关爱,共筑“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同心圆。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追寻精神血脉的旅程。团队成员们将赓续这份石榴籽情怀,以守护健康为舟,载中华医药薪火,在民族交融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灼灼绽放。
供稿:扬州大学医学院“医脉相承运河情,石榴花开护健康”实践团
撰文:杭沛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杭沛曦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