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装到讲台:湖南一师退役大学生三下乡,播撒少年国防梦

发布时间:2025-07-11 21: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雨阳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王舒 刘婉滢 李雨阳)七月流火,昭明小学的教室里却涌动着别样的热忱。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三下乡实践队走进这所乡村小学,退役大学生队员刘婉滢身着笔挺的军队常服,为六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名为“迷彩青春话国防”的特殊课程。军绿色的身影与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交相辉映,一场关于家国与担当的对话就此展开。

课堂伊始,曾服役于32153部队的刘婉滢没有急着讲述理论,而是举起一张边防哨所的照片:“大家看,这是我战友站岗的地方,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他们一动不动,只为守护界碑上的‘中国’二字。”她结合自己在军营的经历——哨所执勤时睫毛结霜的清晨,共同科目训练后磨破的作训服,还有战友们在暴雨中加固堤坝的身影,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拆解“国防”二字:“它不是地图上的线条,是有人替我们把风雨挡在门外。”一张张带着泥土与汗水的实景照片,让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画面。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互动体验环节。当刘婉滢提出“谁想试试军人的站姿”时,青穗班的两位班长立刻举起手。“挺胸、收腹,想象自己是守护家园的小战士。”在她的指导下,两个男孩努力维持着标准军姿,起初还带着调皮的笑意,可三分钟不到,额头便渗出细汗,肩膀也开始微微晃动。“原来站军姿这么累!”学生李明轩擦着汗感叹,“军人叔叔每天要站几个小时,真的太不容易了。”刘婉滢接过话头:“他们的累,换来了我们课堂上的安稳。守护国家不用等长大,随手捡起国旗贴纸、记住英雄的故事,都是在尽一份力。”

那颗名为“国防”的种子已悄然扎根。班主任表示,退役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比书本更有感染力,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孩子们对军人、对国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刘婉滢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曾经在军营里宣誓时的自己——青春的模样有很多种,有的穿在戎装里,有的映在少年的眼眸中。“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就像刘婉滢常说的“守护家国的接力棒,总要从少年手中传起。”而此刻,昭明小学的教室里,那枚被孩子们轮流抚摸过的国防服役章,正静静躺在讲台上,折射着晚霞的光,也照亮了一群少年关于“守护”的最初想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