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孕生机,青春力量助振兴——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黄山市黟县丰梧村暑期社会实践稳步展开

发布时间:2025-07-11 21: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若曦 康佳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郑若曦 康佳) 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黟县丰梧村“语你童行”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黄山市黟县丰梧村,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实地调研,围绕儿童教育、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等主题,倾听村民心声,探寻乡村发展脉络。

文旅融合促振兴,绿水青山绘新篇

调研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丰梧村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徽州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持续开展卫生文明建设。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开发观光项目实现增收,村内河道清澈、绿树成荫,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动能。漫步村中,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清澈见底的丰梧溪穿村而过,处处展现着生态保护的成效。但同时队员们也发现,受限于宣传渠道单一,推广力度不足,村子的知名度仍有待提升。因此村民也非常欢迎有人来村子里拍视频,做宣传。尽管目前游客量有限,基础设施尚在完善,但村民们信心满满:“我们这环境好,冬暖夏凉,等基础设施完善了,宣传到位,以后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图为丰梧村的卫生文明建设

教育难题待破解,暖心支教获赞誉

“孩子读书是大事,可学费、接送都是负担。”谈到教育问题,家长眉头紧锁。调研显示,部分家庭因经济困难需借款支付教育费用,而居住偏远的家庭则面临上下学接送不便的困扰。对此,村民们特别提到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及时雨”:“娃娃们跟着老师学知识,不用花钱还能开眼界!”团队开展的课堂深受孩子喜爱,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办下去,办的时间再长一些。”


图为调研成员与村民的对话

文化传承显活力,乡风文明润心田

在徽州文化传承方面,村民们自豪地介绍村内定期举办的民俗活动,但也坦言传统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村里目前没有专门的文化传承人,也没有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村里孩子对徽州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一位老人轻抚着徽派建筑的门楣感慨:“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啊!”团队成员结合调研结果,计划后续设计“非遗小课堂”,通过手绘徽派建筑、学唱徽剧选段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


图为美术课上,孩子们在画徽派建筑

步履不停,薪火相传

马头墙上的夕阳为调研画上温暖的句点,却为乡村振兴的故事翻开新的篇章。当团队成员与村民依依惜别时,孩子们追逐的身影和"老师,明天还来吗"的声声呼唤,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注脚。在丰梧村的青山绿水间,青春播撒的希望种子正在破土萌芽,而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通过这样的双向奔赴徐徐展开。

此次调研让青年学子们既看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山乡巨变,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支持、文化传承等领域的现实挑战。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为古村落保护、文旅融合、教育帮扶提出建议。未来,团队将持续以教育为纽带,在儿童成长、非遗传承、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化服务,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当传统文化的窗户向孩子们打开,马头墙下的朗朗书声便有了新的回响。团队坚信,在政策引领、社会协同、村民共建的多方合力下,丰梧村必将走出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之路,让徽州文化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芒。 

撰文 | 郑若曦 康佳

图片 | 章甜甜 康佳

审核 | 章甜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若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