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高玉蕾)
一笔一画方块字,一普一语中国情。在民族交流交融深度推进的时代语境下,田野新青年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锚定国家语言文字战略导向,于7月3日在红安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推广课程,为提升区域语言水平、推动民族文化共融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志愿者授课
据悉,本次普通话推广课程以“普语传薪火,童声绘同心”为主题,团队深度调研当地语言生态与学习需求。课堂围绕普通话的文化纽带作用和实用表达技巧展开,通过红色故事演绎、经典诗文朗诵等方式,细致传授发音规范、声调韵律、词汇运用与语法逻辑,为红安学子点亮语言学习之路。
▲图为学生认真听课
课程启幕,团队成员以妙趣横生的语言闯关游戏与互动问答破题,瞬间点燃课堂热情,构筑起寓教于乐的学习场域。借助多媒体设备,生动呈现标准发音示范视频与多元应用场景,让普通话的魅力跃然眼前。针对当地方言易导致的发音误区与语言习惯,成员们一对一悉心指导,通过高频次跟读训练与情景模拟,助力孩子们精准掌握发音要领。
▲图为学生认真听课
为深化课程实践效能,团队精心设计情景模拟、经典诵读等多元活动。课堂上,一位小朋友以铿锵有力、韵律十足的语调诵读《望庐山瀑布》,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全场赞叹,树立起学习典范。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角色扮演与诵读比拼,在实践中稳步提升普通话运用水平。课后,团队成员走进街巷,与当地居民围坐畅谈,细致解答发音、用词难题,以真挚鼓励推动普通话成为日常交流的“常用语”,让语言学习融入烟火生活。
让普通话成为日常交流的“金钥匙”。说好普通话,彰显文明新风尚。此次普通话推广课程的落地实施,不仅切实提升了当地村民的语言素养,更在互动交融中深化了各民族间的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相信在田野新青年版纳相约帕瓦实践团队的不懈耕耘下,普通话将化作联结四方的纽带,为这片土地的发展繁荣架起稳固坚实的沟通桥梁。
“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交融、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推普形式,让普通话成为凝聚民族情谊、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为语言文化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活动结束后,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队队员于子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亦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