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郑源一、欧阳雪莹)为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红色基因赓续,同时强化青年学子的实践担当,2025年7月9日,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实践团在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将红色基因赓续、非遗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多维课堂,为乡村教育注入红色血脉与文化清泉。
破冰启航 聚光逐行
7月9日上午,“青衿萤火”实践团在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课程伊始,志愿者们逐一进行个人介绍,迅速拉近与学生们的心灵距离。紧接着,通过“过河搭桥”、“萝卜蹲”、“123木头人”等趣味破冰游戏,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彼此熟悉,初步感受团队协作乐趣与重要性,纯真的友情悄然萌芽。游戏余温未散,实践团志愿者为学生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开学礼袋,内含学习笔记本、彩色便利贴和手绘卡通卡片。当礼物递至学生们掌心时,教室的氛围瞬间被点燃,初识的疏离已被礼物的暖意悄然融化。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明浩 供图
粤韵流芳处 非遗薪火传
悠悠古韵承载千年智慧,在此刻焕发新生。简短的开班仪式后,系列课程正式展开。首先进行的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曲《粤韵飞扬》歌唱教学。实践团志愿者吴汝丽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讲述动人的非遗故事,带领学生感受岭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分组教学,逐句学习歌词和旋律,在优美的音乐韵律中感受非遗的蓬勃生机,增强了学生对岭南非遗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培养他们传承非遗的使命感。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在进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曲《粤韵飞扬》授课。子龙 供图
笔书信仰志 墨写成长篇
英雄的背影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航程。紧随其后的是“纪念伟人”主题课程。实践团志愿者许佳淇采用“人物事迹宣讲+手抄报制作”的创新教学模式,播放黄旭华院士工作的纪录片片段,穿插精巧的核潜艇模型展示。深情讲述其生平与卓越贡献,弘扬“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崇高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实践团志愿者何咏瑶、林依刊围绕黄旭华的生平事迹,指导学生们进行手抄报创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黄旭华院士事迹的理解,以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传递炽热的爱国情怀。
图为志愿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佳淇 供图
正步铸忠诚 担当护家国
国旗的鲜红是信仰的底色,挺拔的身姿是青春的宣言。课程以聚焦“国旗护卫队”主题教学为结尾。实践团志愿者李锦培、蔡宗锴首先以挺拔的身姿示范标准升旗护卫动作,包括正步行走、持旗姿势和敬礼流程,精准展现护卫队的庄严风貌。随后,学生们分组模仿练习,志愿者在现场耐心指导动作细节。通过挑选动作规范、精神饱满的优秀学生,组建成一支作风优良的小学国旗护卫队,进一步强化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爱国和钢铁般的纪律意识。 图为志愿者在教授学生国护知识。黄炯 供图 本次课程融合非遗传承、爱国教育和军事训练等多种富有成效的特色教学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文化认同感、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严谨的纪律意识。实践团后续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推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撰文 | 郑源一 欧阳雪莹 图片 | 桂祥 明浩 子龙 黄炯 佳淇 审核 | 庄欣怡 黄炯 郑源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源一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