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而滚烫的盛夏,正是青春脚步丈量乡土、躬耕实践的热土。7月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星火传习”社会实践队赴南昌县幽兰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企业——南昌幽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将劳动教育与国情认知课堂扎根于蔬菜大棚与露天菜地,上了一堂“沃野里的思政微课”。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智慧种菜,大棚里的新农经
为深刻感受现代农业的智慧力量,实践队将课堂搬进了幽兰温室,在田垄上践行实践。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幽兰镇自2020年起探索“藜蒿-快生菜轮作”模式,在保障“菜篮子”供应的同时,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科技动能。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这棚里的温度、湿度全靠电脑调,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传感器说了算。”基地负责人指着温室大棚,给队员们展示幽兰农业的特色产业。作为南昌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幽兰镇的菜园早已不是“看天吃饭”的模样:一片片银白色的智能温室在阳光下连片铺展,棚内的智能联控系统正精准守护着每一株作物的生长微环境。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经深入调研,模式创新前农户深陷传统蔬菜种植,收益不稳、天灾频袭、成本高企等一系列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设施农业补贴政策及时落地,稳定了农民转型信心。南昌幽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政策赋能,率先建设智能化温室,创新驱动破解发展瓶颈,保障了“菜园子”的稳定与高效。
垄上除草,汗水浇灌的实践课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躬身垄上,汗滴未落已觉泥土滚烫、蹲下身来,指尖沾泥才读懂土地的分量。除草作为保障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菜篮子”的丰盈与安全。在藜蒿田垄间,实践队队员挽起裤腿,纷纷蹲下身去,认真学习农民师傅的除草经验。师傅强调“要捏紧根部,贴地发力,连根带起才彻底”,并示范如何在密集的菜苗间精准识别和清除杂草。每一寸洁净的土壤,都关乎蔬菜的健康生长,除草必须耐心、细致。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从课堂走向田野,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队员们将观察到的技巧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仔细分辨着蔬菜与杂草,分组协作,目光如炬般扫过田垄,搜寻那些紧贴地面、与青菜争夺养分的马齿苋。通过一株株的锁定、捏取、拔除,来清理这些影响蔬菜生长的“无声对手”。虽然长时间保持蹲姿让腰背酸痛难忍,双腿发麻,手指被草汁染绿、指甲缝里塞满黑泥,但队员们专注的眼神和手上的动作却未曾停歇。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当身体力行于田间,实践队队员真切读懂了“汗滴禾下土”的分量,体会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深意。几十道身影在绿色的田垄间俯身劳作,指间沾染的不是污迹,是青春的实干印记;腰背承受的酸痛,是成长必经的重量。指尖拔除的每一株杂草,都加深了他们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粮食来源不易的理解;泥土中滚落的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怡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