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赋能强根基,青春聚力兴边疆——石河子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助力边境团场数字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2 00: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辉;张浩哲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第五师双河市八十八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为期十五天的电商助农实践活动。7月8日至10日,团队以"技术赋能产业链,数字架起连心桥"为理念,通过调研座谈、队内打磨、职工培训三维发力,为边境团场注入数字活力,这既是响应国家"数商兴农"工程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

座谈问诊把脉,共探电商破局路

从国家战略视角看,边境团场电商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78日上午,实践团与第五师双河市88团团委负责人何涛、88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董莉深入座谈,直击发展堵点。何涛坦言:"咱们的黑小麦、三文鱼都是好东西,可冷链断链让鲜货变陈货,多数少数民族职工不会运用网络平台,好产品走不出戈壁滩。"董莉补充的物流成本高、品牌没名气、标准化缺失的三座山,折射出边境团场电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板突出等共性问题。实践团提出的"冷链补贴+双语培训+品牌共建"方案,精准对接"数商兴农"政策要求,为破解"优质难优价"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

队内淬火练兵,精雕直播硬功夫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践团的队内培训既是提升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电商人才的前置准备。78日下午,金融学专业成员解读的信贷政策,经济学团队优化的市场模型,模拟直播中提炼的"三秒吸睛、五秒释优、十秒促活"法则,形成了一套贴合边境团场实际的电商方法论。这种"理论+实操"的打磨模式,不仅强化了团队的专业素养,更为后续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奠定了技术基础,契合了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求。

培训实操并重,培育电商新农人

79日至10日的培训,是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边境团场发展动能的关键环节。八十八团中的7支连队挑选出21名对电商感兴趣且有意愿发展电商的队员前来参加培训,实践团针对这21名团场职工开展的电商直播培训和实操。培训环节,理论上深入解析文旅宣传及农产品电商的规则与特殊要求,指导职工完成特色农产品的开店流程与商品管理工作,提出“88团优品”特色品牌战略升级方案,助力挖掘产品与地方特色并进行包装设计升级,传授内容营销、流量获取的实用技巧以及文旅宣传与直播带货的实操方法。实操中,细致讲解直播前摄像机、麦克风、灯光等设备的调试技巧,明确直播时场控维持秩序、把控节奏,中控管理商品上下架、处理订单,助播引导互动、补充信息等核心职责与所需能力,培训直播话术和互动交流技巧,还教授视频剪辑的基础操作。

培训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采用“手把手教学+分组演练”模式。理论课上结合案例讲解,让职工直观理解;实操环节一对一指导,职工轮流上台模拟直播,成员及时纠正不足。比如在设备调控培训时,成员现场演示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灯光调整,确保画面清晰;话术培训中,针对黑小麦、三文鱼等产品设计专属介绍模板,引导职工融入屯垦文化元素。此次培训成效显著,21名职工多数可以已经熟练掌握直播话术与视频剪辑技巧。学员们组建 “多民族电商互助小组”,约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印证了培训的实效。这种"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模式,既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增强了团场职工的内生发展动力,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新内涵。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培训成果为依托,在八十八团开展 “电商助农” 系列行动:搭建农产品线上展销平台,打造 “主播 农户” 联动直播矩阵,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为团场培育本土电商人才,以青春之力赋能边疆乡村振兴事业。

此次实践构建了"高校+团场+职工"的协同发展机制,既破解了电商发展痛点,更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数字桥梁。团队持续跟踪服务计划,将推动短期帮扶转化为长效机制,为边境团场探索出一条"电商兴农、数字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撰文 | 朱辉;张浩哲

图片 | 张心怡;余紫涵

审核 | 张思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浩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