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为摸清当地群众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精准推广普通话,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协同团队——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忻城县思练镇加豪村、毛洞村和南闷村,开展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项调研活动。
科学设计构建方言保护与推普评估的全维度体系
本次调研活动,调研组科学设计“推普”调研问卷表,问卷围绕“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文字状况”及“普通话使用与数字媒介”等五大维度展开,涵盖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语言掌握程度、不同场合语言选择、普通话学习需求及推广挑战等问题,全面覆盖了语言与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数字技术应用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的关联。
田野实践三代人的乡音采集与语言图谱绘制
调研组开展高强度田野作业,分层抽样覆盖全年龄段,按青少年(6-18岁)、妇女(35岁-55岁)、老人(65岁以上)各20户的标准精准入户,在村口小卖部、文化广场增设随机访谈点,立体采集,累计获取50份高保真语音样本。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耐心向村民讲解调查目的,在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问卷内容的同时,还融入拉家常、聊近况等日常交谈,在自然互动中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进而引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参与填写。从朝气蓬勃的少年到七旬的壮族老人,从超市经营者到村务工作者,多样化的调查对象为研究提供了丰富样本。村民们积极配合,不仅认真填写问卷,还主动分享了使用普通话的切身体会:“村内主要种植玉米、芋头和甘蔗,不说普通话,外地客户听不懂,影响生意哦!”“娃娃上学都讲普通话,我们也得学着点,不然辅导作业都费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普通话在乡村发展中的实际价值。
科技赋能方言短视频激活文化传承新路径
调研组利用“方言云档案”语音样本同步上传至校地共建的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生成可检索的方言电子地图。
“真没想到我们壮语山歌能变成手机里的宝贝!”看着自己唱山歌登上“方言云档案”短视频平台,马台屯卢启王兴奋地拉着队员录制更多原创山歌。
此次调研是实践团“推普+”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通过实地走访,团队不仅收集到第一手数据,更直观感受到普通话推广与乡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紧密联系。“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工具。”实践团指导老师彭玉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对接外部市场、吸纳发展资源、提升治理效能的“金钥匙”,真正实现“推普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语言动力。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各屯扩大调研范围,最终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图片:“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家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