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夏日的余晖洒在乡间小路上,“铜”心“碳”索科普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问题清单,踏上了科普下乡的首次家访之路。此次家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更是团队深入了解学生、优化科普课堂的重要实践。
“孩子的父母是在外务工,还是长期陪伴在身边呢?”“咱们的科普课里,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又有哪些地方希望改进呀?”每走进一户家庭,志愿者们都带着真诚的笑容,围绕三个核心问题与学生及家长展开交流:一是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状态,二是家庭的监护情况与教育理念,三是对科普课堂的具体反馈。从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期待,到家长们朴实的建议,这些细节都被志愿者们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哪些孩子需要更多的课后辅导,哪些知识点需要用更生动的方式讲解,哪些家庭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怀支持,一份份“个性化教育清单”在走访中逐渐清晰。
(志愿者家访照片)
此次家访,让志愿者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科普工作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在于走进孩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人文关怀搭建起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看到孩子们主动分享课堂上制作的科学小手工,当听到家长们说“孩子现在每天都盼着上你们的课”,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不仅存在于课本里,更流淌在每一次真诚的互动中。
(志愿者家访照片)
接下来,“铜”心“碳”索科普队将根据家访收集的信息,针对性地调整课件内容,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设计更贴合需求的教学方案。未来,团队还将定期开展家访活动,让科普教育既“有料”又“暖心”,真正走进乡村孩子的心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彬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