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黄师学子深入红色热土,播撒“两弹一星”精神火种

发布时间:2025-07-10 07: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南平、张志祺   阅读 53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南平、张志祺)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深化乡村儿童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启蒙,助力科技强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7月6日至9日,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大手牵小手”公益团队宣讲组走进罗田县胜利镇宝洁希望小学,成功开展了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志愿宣讲实践活动。

活动紧扣科技强国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通过系统设计、多元形式和沉浸体验,将复杂科学与崇高精神转化为乡村儿童易懂乐学的生动课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与报国志向。

聚焦“人造太阳”,熔铸报国信念

宣讲人王怀玉以生活能源实例切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的原理与战略意义。课程生动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为国铸盾的历程,揭示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通过描绘国家能源发展蓝图,激发了学子对科技前沿的向往与国家强盛的自豪,在幼小心灵种下科技报国的理想种子。

解读核电技术,厚植自立根基

宣讲人周家乐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这张“国家名片”为引,系统介绍了其核心突破与安全保障体系。围绕“核电安全保障机制”、“核电双保险体系”等议题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热烈探讨。活跃的课堂互动不仅传递了“核心技术必须自主掌握”的自立自强思想,更在青少年心中植入了将个人奋斗融入科技强国伟业的责任担当。

探秘核能科技,强化使命认同

宣讲人黄诗雨运用丰富的图片影像与直观模型,带领学生“沉浸式”探秘核电站构造与运行奥秘。从关键设备解析到技术脉络梳理,从整体布局到安全理念,课程层层递进。学生积极参与模型组装与观摩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深刻领悟了清洁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深化了对新时代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意义的理解,点燃了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筑梦之光。

溯源核工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宣讲人黄嘉怡创新采用“元素叙事”手法,以《铀的“三生三世”》为题,借一张铀矿石图片,巧妙串联起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壮阔史诗。在普及核能知识及其生态意义的同时,深情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课程寓精神于故事,化抽象为具象,使“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与奉献担当,如红色火种般深植孩子们心田,成为激励其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基石。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是黄冈师范学院“大手牵小手”公益团队深化“三下乡”活动内涵、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伟大精神进乡村、进校园、进头脑的实际行动。团队将继续发挥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优秀团队的责任与使命,以系统规划、多元载体、专业内容,精准助力乡村儿童科学素养与思想品德全面发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胸怀“国之大者”、情系乡村教育、勇担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为培养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南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