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岗山水间,夜兰香里书写青春志愿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13 18: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区敏怡 洪樱丹 谢娴   阅读 7.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区敏怡 洪樱丹 谢娴)为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萌芽” 9.0 的脚步声轻轻叩响了这片藏在广宁深处的村落。在螺岗镇早晨的雾气还没散尽时,风穿过竹叶的缝隙,带着夜兰花的淡香漫过来。

图为成员花田摘花截影

花田里的故事

种植基地的田埂上,晨露还挂在齐腰高的绿叶间,嫩黄色的小花与青绿色的花苞相互挨挤,争先吸着水汽。队员们漫步在田埂上,用镜头定格绿意,用双手轻抚花朵。

图为队员向花农学习摘花

队员们看着阿姨的手指在枝叶间来回穿梭,十分有趣,也忍不住想上手采摘。“摘这个得轻手轻脚,捏着花柄基部,把泛黄的花朵掰掉,留下没开的绿花苞。” 队员们照葫芦画瓢地尝试,指尖很快沾染上夜兰花的淡黄,花香混着青草气在鼻尖弥漫出独特的香气。田埂边的一筐筐竹筐里,装满队员们的热情与花农的盼头。​

图为“萌芽”与书记交流

太阳爬高时,戴健书记走出东方红村委办公室对队员们招手,以示邀请,戴健书记为大家泡上自家的夜兰花茶,并随口讲解夜兰花功效丰富“不仅可以做成菜肴,还能入药.......”他说起种植夜兰花坚守的绿色生态理念,不用化肥,改用水肥。书记提到,夜兰花的运输和销售已交由公司运作,由其负责销往北方市场。​

竹篮里的花苞在风里轻轻晃动,这小小植物串起的,不只是采摘、分拣、加工的链条,更是螺岗人日子里的新希望。​

精准助学,传递希望

图为吴玲娜老师与贫困生交流

虽然中午阳光正烈,但是队员们依旧与娜娜老师一起开展贫困生入户家访。深知关怀与帮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意义,他们深入对接两名贫困生,不仅送去温暖,更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带到了他们的身边。​

图为“萌芽”与贫困生家庭合影

倾听学生与家长心声,结合实际规划学业方向,借政策之力架起逐梦桥梁,助力他们稳步迈向求学新程,让资助政策切实成为托举梦想的有力支撑。​

支教课堂展新篇

图为老师与学生合影

在螺岗学校的操场上,八段锦的口诀随风而起。“两手托天理三焦” 的口诀响彻云霄,孩子们也有模有样的拨、转、推、打,孩子们好学的心点燃了操场的寂静。​

环保大课堂的开设将环保意识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中,队员们分发塑料杯“风铃”和竹编小船,授予孩子们 “变废为宝” 的宣传环保理念。棉线牵引,串珠代铃,杯子为身,摇曳成“风铃”;竹条编船,胶带作钉,竹子小船水上飘荡。小船摇曳,风铃轻响,孩子们指尖正编织着更有创造力的未来。​

村落里的脚步与故事

图为塘梨坪调研工作照

塘梨坪藏在山坳里,依山势铺展的石板路带着自然的坡度,披着山雾的石阶有些滑。抬头可见层层梯田嵌在山间,金黄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晃。队员们上坪下田,调研虽然开展困难,却越挫越勇。走尽田间乡道,感受人间冷暖。

黄泥坑的溪流穿村而过,青石板在溪上搭成简易的桥,水流过石缝时带着细碎的响。几位老人坐在溪边的竹凳上晒太阳,在调研组队员的亲切提问下,讲起螺岗镇的变化。​

若循着竹香而来,或许能在塘梨坪的石板路上、青石板的桥上,遇见正丈量坡地的队员们。螺岗的故事藏在山间,更藏在人们的记忆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区敏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