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川北医学院“心泊月城,志绘西昌”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喜德县启舞堂,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医学知识,筑牢健康基石”三下乡健康科普系列活动(项目编号:2024JDKP0022),用通俗语言搭建起健康防护的知识桥梁。
▲图为团队成员为同学们指示肝在身体的位置
在核心知识讲解环节,队员们以图文卷轴铺展知识脉络,清晰拆解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逻辑:病毒必须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这三条“特殊通道”才能入侵人体,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握手、共餐、游戏等行为,因不存在体液交换,完全属于“安全接触”。
“就像钥匙只能开对应锁孔,乙肝病毒也钻不进正常皮肤的‘防护门’。”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瞬间理解了“日常接触不传染”的科学原理,有效消解了对乙肝患者的畏惧心理。
▲图为团队成员给小朋友讲解说明
预防措施宣传中,队员们结合凉山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强调了两项关键手段: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形成长期免疫屏障,如同给身体装上“病毒过滤网”;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沾染血液的个人用品,拒绝非正规医疗场所的有创操作。
这些贴合当地生活场景的提醒,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落在孩子们心里,为他们筑起一道从“知道”到“做到”的健康防线。
互动问答环节变成了“知识验证场”。“被乙肝患者的汗水溅到会感染吗?”“接种过疫苗还需要注意防护吗?”面对这些针对性问题,孩子们在抢答与纠正中加深记忆。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分发科普宣传册
当科普即将进入尾声时,其中一个小朋友说:“现在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也不会再躲着生病的同学了。”
▲图为小朋友专注的看科普手册内容
此次活动通过精准传递科学信息,既教会孩子们实用的防护技能,更培养了理性看待疾病的健康观念,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撰文 | 陈妍曦
图片 | 邹靖雯
一审 | 邹靖雯
二审 | 刘川东
三审 | 李孟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靖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