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黄恩泽)仲夏蝉鸣,湖南工商大学“韶光童行”团队踏访株洲攸县坪塘村。原拟聚焦留守儿童的目光,终在一日调研里,落向了更沉的牵挂——空巢老人。
民心在“实”:基层治理的民生底色
村委聂书记的恳谈,开篇便见分量:“民心在‘实’。”村干部的威信,从不是空谈堆叠,而是解民忧的脚印:路损即修,困户即帮,流动家庭的行程报备里,藏着对“一老一小”最细的守护。
▲图为聂书记为队员们介绍坪塘村大概情况
千亩油茶林里,这份“实”更见筋骨。县里“水肥一体化”项目落地,聂书记带着村民除草护林,“既美山林,也鼓腰包”。留守老人、顾家劳力都能来挣工酬,“先让农民富起来”的理念,让产业成了托举生活的手。他望着油茶树,也盼着政策再添把力——留得住人,乡村才有根。
▲图为聂书记带队员们到油茶树基地参观
门里门外:老人们的无声叙事
随村委丁主任直访三户脱贫家庭,未提前打招呼,撞进的是最本真的日常。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李姥姥
刘奶奶的土砖房里,癌症与无牙的下颚没压垮她。“村委送长沙治,国家帮衬着”,泪眼里映着的,是“有村才有家”的笃定。残障的王奶奶思维模糊,却在临别时攥紧队员的手,重复着“再喝杯茶吧”,质朴挽留里,是对陪伴最深的渴。八十岁的李姥姥独居耳背,见人来,忙从冰箱摸出雪糕——那是城里孙女捎的。她听不清问话,只倚着门框笑,皱纹里盛着的,是对远方的念想。
丈量乡土:最生动的成长课
“老百姓不易,干部不易。”走访毕,丁主任抹了把眼角。青壮年远走,留下的老与小,藏着乡土最沉的重量,“不下乡,不知其重”。
从“一小”到“一老”,坪塘一日的视角迁移,丈量出的是政策落地的轨迹:“一老一小”阵地里,帮扶在生长;门扉开合间,关怀在流转。
湖工商会计学院年轻学子的脚步踏过泥土,终明白:这乡土课堂教的,从来不是课本里的字,而是中国乡村最温热的心跳。
团队:会计学院韶光童行队 教育关爱
文:会计学院 黄莹燕 黄恩泽
图:会计学院 王正赫
审核老师:黄莹燕、陈焕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一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