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繁育绘青图,生命探索寻奥秘 ——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民心绿梦,医路勤行” 贴心天使队赴民勤开展沙生植物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23: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小丹 曾琳 唐超 彭彩粤 李牧遥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张小丹 彭彩粤 唐超  李牧遥)为深入探索沙生植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及其潜在药用价值,汲取自然智慧启迪医学研究,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民心绿梦,医路勤行贴心天使队于 7 12 日联合共青团民勤县团委,在大井湾林场附近的绿动未来环保中心,开展了以 解码沙植繁育,共筑绿色愿景” 为主题的沙生植物研学实践活动。

活动当日,作为第一批被接待的团队,队员们在教师杨会的带领下深入荒漠腹地,直观感受顽强生命栖息地,开启抗旱沙生植物科学探究之旅。这片被称作民勤县 活体基因库的荒漠生态绿洲,凭借独特自然环境、丰富沙生植物种类和潜在药用价值,为团队提供宝贵天然实践基地。

▲图为杨会老师给队员们指"蒙古扁桃”

在核心研学环节中,杨会老师系统介绍 40 余种典型沙生植物的形态特征、独特生长周期及恶劣环境适应策略。寄生植物锁阳、肉苁蓉与宿主的复杂共生关系引得队员们惊叹,而 男人吃锁阳,女人吃苁蓉的民间说法也激发大家对传统植物利用与现代科学验证的浓厚兴趣。蒙古扁桃作为国家二级保护耐旱灌木,因极高药用价值、卓越防风固沙能力及观赏性,被杨会老师强调为荒漠绿化优选树种。

紧接着,队员们了解到荒漠四季青预防和治疗冻疮的传统药用价值以及蒙古蒿驱蚊除湿、抗菌、抗氧化等实用功效,还深入了解到红柳(柽柳)发达根系和生理结构成就 沙漠卫士称号的缘由。梭梭树与四翅滨藜令人咋舌的抗寒抗旱特性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关键作用,令队员们叹为观止。同时,沙木蓼庞大根系,其深度达地上部分 5 - 10 倍,完美诠释沙生植物对水分资源的极致攫取策略。

   

   ▲图为队员探索沙生植物的生长特性

杨会老师还提及到具有类似青霉素消炎作用的黄芩,能快速止血止痛的刺盖及有待深入开发防冻疮药的沙冬青等,它们尽显沙海 天然药箱的风采。

在介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乌拉尔甘草时,杨会老师详细讲解人工干预下野生乌拉尔甘草的花纹特征、叶脉分布规律、强大根系固沙能力以及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多样显著药用价值,并提及甘草属中 20 余个不同种类的特点与分布,强调其在生态保护和药用资源上的双重重要性。队员们还通过实地细致考察,在杨会老师专业指导下采挖肉苁蓉,亲手触摸、近距离感受 沙漠勇士,深刻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馈赠。

▲图为队员们在杨会老师的指导下采挖肉苁蓉

杨会老师,这位在中国中药领域深耕十年的专家,全程倾囊相授,解答众多疑问,介绍当地利用热沙进行 沙疗驱除人体湿气和毒气的传统疗法及科学原理。

活动中,队员们对沙生植物表现出极大热情,听闻讲解后,不少队员表示希望将沙漠种子甚至植株带回四川尝试栽种。杨会老师回应称,现代盆栽技术进步使部分适应性较强的沙生植物在模拟原生环境条件下引种栽培存在可能,为跨地域生态教育与研究提供想象空间。队员们也真切感受到沙生植物是维系荒漠生态系统的基石,为沙海增添生机,也是当地居民药材来源和经济资源,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纽带。

▲图为实践队员们的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拓展医学生对沙生植物多样性、生存策略及药用价值的认知,是一次深刻生态观与生命观教育,为队员们在未来医学、药学乃至生态医学交叉领域研究与实践注入宝贵知识与经验。亲手触摸沙漠脉搏,聆听植物生存智慧,更加坚定了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科学利用资源、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信念,为投身医学探索、生态保护、服务人民健康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