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润乡土 笔墨绘初心——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26社区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展“写意花鸟教学”三下乡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3 23: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瑞婷 蒋昱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学子怀揣赤子之心,秉承兵团精神,深入基层社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乡间沃土。近日,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以“笔墨传情·花鸟绘心”为主题,在石河子市二十六社区成功开展写意花鸟画教学实践活动,以艺术之美滋养社区文化生活,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传递温情。

文化传承:笔墨间流淌的千年风雅

中国写意花鸟画,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梅之高洁、兰之幽雅、竹之劲节、菊之傲霜,历来为世人所钟爱。法学院团队敏锐洞察到社区美育资源的相对匮乏,精心策划了此次“写意花鸟教学”活动,旨在为社区少儿书画爱好者打开一扇亲近传统艺术的大门。

活动伊始,一场简短而庄重的开班仪式拉开了序幕。团队不仅阐述了活动弘扬国粹、提升审美素养的深远意义,更通过展示经典画作,瞬间点燃了参与者的热情。当饱含墨香的毛笔、宣纸分发到手中,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此展开。

(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竹叶的画法)

实践课堂:一笔一画绘就青春担当

教学实践是此次活动的核心。法学院学子化身“小老师”,将课堂所学倾囊相授。课程围绕“四君子”精心设计:

竹韵清风:志愿者讲解竹的象征意义,一笔一画示范“一笔竹”的挺拔风骨,参与者屏息凝神,认真勾勒枝干,点染竹叶,感受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幽兰吐芳:志愿者们悉心指导兰叶的婀娜线条变化,参与者沉醉于兰花的清雅姿态,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兰花小品跃然纸上。

寒梅傲雪:参与者们学习梅花枝干的苍劲构图,体验点染花瓣的灵动技巧,点点红梅在墨枝间绽放,传递着凌寒独自开的傲然风骨。

秋菊逸韵:志愿者示范菊花花瓣的层层叠叠,墨色浓淡间尽显形态之美,参与者笔下的秋菊各具神采。

(图为孩子们在按照步骤画兰花)

课堂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互动。“小画家分享会”上,参与者自信展示作品,讲述创作心得,童言稚语中流露着对传统文化的懵懂热爱与无限创意。欢声笑语中凝聚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深化了邻里情谊。

(图为孩子在实践志愿者讲授的技巧)

成果绽放:乡土画卷上的青春印记

实践的高潮在成果展示与结课仪式中到来。社区活动中心化身为小型艺术展厅,一幅幅由社区居民亲手创作的写意花鸟作品展出,虽笔触稚嫩,却饱含真挚情感与学习成果。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及外界人士驻足欣赏。法学院团队为优秀作品的创作者颁发了精心准备的学习工具作为纪念品,激励他们持续探索艺术之路。快门按下,定格了参与者灿烂的笑容与实践团队欣慰的面庞,也定格了这场传统文化与乡土情怀交融的美好瞬间。

感悟升华:实践中淬炼的赤子之心

此次“笔墨传情·花鸟绘心”实践,不仅是法学院学子将如文化传承保护应用于社会服务的生动体现,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活动负责人蒋昱在总结中感慨:“策划并实施这次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传承文化的责任之重。看到社区的孩子们从零开始,到能自信地挥毫泼墨,讲述画中意境,那份满足感无可替代。这让大家更加坚信,文化服务是基层治理中温暖人心的重要力量。”

团队成员分享道:“从社区调研到艺术教学,角色在变,但服务基层的初心不变。教画画的过程,也是倾听居民心声、建立信任的过程,这种‘面对面’的温度,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它让供稿对‘以人民为中心’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未来无论从事法律还是其他工作,这份体验都将指引供稿更好地服务社会。”

法学院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物资筹备、课程设计、现场教学、互动组织、成果策展等全流程实践,不仅提升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不仅描绘了花鸟的意趣,更绘就了服务乡土、奉献青春的初心画卷。

从法庭到社区,从法条到画笔,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学子以创新的形式践行“三下乡”精神,将高雅艺术送入寻常百姓家,用青春热情点燃了社区文化生活的星星之火。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既能守护公平正义,也能传递美的真谛,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服务人民的动人篇章。未来,石河子大学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引领更多学子将青春梦想融入时代洪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26社区中华文化传承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瑞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