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郭思宇 陈紫依 佘伟民 刘悦 向蓉 李浩) 当青春智慧邂逅百年非遗,数字技术便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日,湘潭理工学院“丰味探源”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娄底市双峰县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谢老倌”辣酱品牌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依托新媒体矩阵,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文化IP打造等创新形式,为传统辣酱品牌注入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三下乡”活动“守正创新”的时代内涵。
▲图为丰味探源团队与谢老倌总经理一家合照
数字矩阵破圈传播 构建全域营销生态
活动期间,团队在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主流平台注册账号,构建“直播+短视频+图文”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在推广“谢老倌”辣酱过程中,团队创新采用“热点改编+场景化营销”策略,将热门歌曲《莫愁乡》改编为《辣酱乡愁》,以双峰田园风光为背景,融入古法酿酱工艺,视频单日播放量突破3000次;创作融入“辣酱元素”的创意舞蹈,单条视频带动店铺访客量激增200%。团队还推出中英双语宣传视频,以英语解说蒜蓉牛肉辣酱,助力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文化传承+潮流表达”的内容矩阵,推动线上销量环比增长150%,充分展现了“三下乡”实践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效。
沉浸式实践淬炼匠心 青春力量扎根产业一线
实践不止于线上推广。团队成员深入生产一线,全程参与古法辣酱制作——从严格选豆到陶缸发酵,在亲手劳作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对产业匠心的深刻体悟。队长朱涌泉在直播中感慨:“选豆如选才,酿酱如育人,这份坚守正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团队拍摄的《一日匠人》纪实短片,真实记录下老师傅从凌晨劳作至午后翻缸的细节,让“舌尖上的非遗”跃然眼前。
▲图为丰味探源团队与工厂员工一起调豆照片
“数小时筛选数百斤黄豆,卫生绝对有保障。”成员们更化身主播,以亲身经历讲述选豆过程,这种“深度参与+实时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信任度,直播间互动率增长40%,被企业赞为“打开了品牌年轻化的窗口”。
校企政共育创新动能 书写产教融合新篇
“办企业要扛起社会责任。谢老倌坚持玻璃瓶包装、拒绝以次充好,不仅为品质,也为健康,同时产业岗位2/3是残疾人和贫困户,未来将把企业收益的60%投入老年工程,建一个设施完善的老年公寓,解决村里人的晚年生活……”在与“谢老倌”总经理谢翎深入交流中,谢翎如是说道。据此,团队提出“文化IP+公益营销”方案:策划“买十捐十”活动,每售出10瓶辣酱为当地孤寡老人捐赠十元;鉴“青树坪米粉”经验,定制“乡愁礼盒”引导学子社交分享;推动校企合作举办辣酱包装设计、宣传片制作竞赛。目前,这些建议已被企业纳入年度规划。成为“三下乡”学子“把专业知识用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与谢老倌总经理进行交谈
活动期间,团队与丰新农业、三塘铺镇政府、共青团双峰县委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四方将以创新为驱动、合作为纽带,共同,共同探索更多发展机遇,为永丰辣酱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青春执笔绘就振兴画卷 持续释放长效动能
“守古法之正,创传播之新”的团队口号,凝聚着青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此次活动契合《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要求,融入双峰县“一县一品”产业政策。未来,团队将与“谢老倌”共建校园电商孵化基地,探索“辣酱非遗工坊+电商直播+校企合作”融合模式,让百年工艺通过数字媒介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成员与总经理一起带货直播截图
此次实践是湘潭理工学院“三下乡”活动的创新范例,更是新时代青年以数字技术激活传统产业的生动注脚。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越来越多如“丰味探源”般的青春力量,正以专业知识为笔、乡土情怀为墨,在基层一线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思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