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绘乡思——“岭航物研”突击队开展“水稻乡情”特色美术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3 23: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秀文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陈秀文) 7月10日上午,当阳光洒满斗门的田野,“岭航物研”突击队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浸润着乡土气息的特色美术课——“稻花香里绘乡思”。谢小敏老师化身“文化向导”,不仅手把手传授水彩绘画的巧思,更带着孩子们在笔尖触碰家乡的肌理:金黄稻田的起伏、农耕器具的温度、水乡风情的灵动,让艺术审美与本土文化在课堂里悄悄生根。

图为宣传组黄瑜彤指导小朋友绘画稻田

这堂课藏着一个温柔的“小心思”:把“珍惜粮食”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当画笔勾勒出饱满的稻穗,当目光掠过视频里农民弯腰插秧的身影,当指尖摩挲着画纸上的田埂纹路,孩子们渐渐读懂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家乡的自然画卷与人文故事在眼前铺展,对斗门的认同感像稻穗般饱满起来,传承本土文化的小火苗、创造美的想象力,也在心里悄悄燃了起来。

图为支教组谢小敏老师指导小朋友描绘稻田轮廓

课堂的序幕,从一粒稻谷的“旅行”拉开。谢小敏老师先和孩子们聊起水稻的千般妙用,话锋一转,屏幕上跃出斗门稻田的壮阔景象——原来白蕉镇小托村是珠海“统种同种”的试点村,成片的稻浪在镜头里翻滚,孩子们顿时睁大眼睛,小手忍不住在空中比划起来。接着,插秧、除草、收割的视频画面流转,农民伯伯额头的汗珠、浸在泥里的双脚,让“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趁热打铁,孩子们拿起画笔,共同勾勒水稻种植的图景:饱满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喜悦,农民伯伯的身影在田间定格,每一笔都藏着对耕耘的敬意。

图为小朋友为作品涂色

彩笔游走间,稻田的故事在纸上绽放:有的孩子画出“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热闹,金黄的稻浪里仿佛能听见收割机的轰鸣;有的专注于一株稻穗临水而立,露珠在穗尖闪烁,透着水乡独有的清幽。慢是稻香的风、田埂上的阳光、稻穗间的虫鸣,都被孩子们揉进了色彩里。

图为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向老师分享稻田图

创作结束后,小小的分享会成了最动人的时刻。“这是我家门口的稻田,秋天站在田埂上,稻花香甜得像蜂蜜!”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孩子举起画纸,“每粒稻谷都要长好久,以后我再也不剩饭啦!”另一个男孩指着画里交错的田埂与稻穗:“上次在田里看到的就是这样,像被阳光镀了层金!一想到农民伯伯顶着太阳种地,我就觉得每粒米都该被好好吃掉。”稚嫩的声音里,有画笔捕捉的家乡模样,更有乡情、艺术与珍惜粮食的理念碰撞出的星光。

图为成果展示

当夕阳慢慢爬上孩子们的画时,这堂浸润着乡土气息的美术课也悄然画上了温柔的句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色彩对话,更在心底种上了对家乡的眷恋:稻穗的弧度里藏着家乡的风骨,田埂的线条牵着童年的记忆,而“珍惜粮食”的信念,早已随着笔尖的温度,悄悄融进了成长里。那些跃然纸上的稻浪与光影,让孩子们在画里读懂家乡,在心里记住耕耘,让每一粒稻谷、每一笔色彩,都成为童年里最鲜活的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秀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