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字有三个读音,在‘出塞’里读sài,就像边关的大门!”近日,衡阳师范学院“红星闪闪”科教团的志愿者老师,带着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中的《出塞》走进乡村课堂,通过关卡闯关的趣味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古诗,感受边塞诗的雄浑魅力。
图为老师带大家进入第一关
课堂以“关卡挑战”为主线,第一关“认识诗人”就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当蒋老师展示王昌龄的画像,介绍他“七绝圣手”的称号时,有孩子好奇地问:“‘圣手’是不是像村里写对联最好的老爷爷?”老师笑着点头:“对呀,他写的七言绝句,就像最美的对联一样流传千古!”随后展示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名句,让孩子们惊叹:“原来他会写这么多诗!” 第二关“字词大通关”充满巧思。针对“塞”“将”等多音字,老师结合生活场景举例:“‘木塞’的‘塞’读sāi,就像堵住瓶口的小盖子;‘出塞’的‘塞’读sài,指边疆的关口。”孩子们拿着生字卡片,用“出征的将士”“飞将李广”等词组练习,很快掌握了读音和含义。当讲到“秦汉”时,老师用村里的老槐树类比:“就像村口那棵爷爷小时候就有的老槐树,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也守了很久很久。”
图为老师带大家进入第二关
第三关“读懂诗句”最具画面感。蒋老师逐句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展示边关地图简笔画:“月亮还是秦汉时的月亮,边关还是那时的边关,可征战的人却迟迟回不了家。”孩子们盯着图画里蜿蜒的长城,眼神里满是同情。讲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动画里李广将军骑马守关的场景,让孩子们瞬间明白:“诗人是希望有勇敢的将军保护大家!” 第四关“背诵挑战”掀起高潮。孩子们先跟着老师齐读,感受诗句的节奏;再玩“诗句接龙”,前半句“秦时明月”刚落,就有小手举起接“汉时关”;最后分组比赛背诵,获胜的小组拿到了“诗词小勇士”贴纸。有孩子背完还意犹未尽:“老师,李广将军真的能挡住敌人吗?”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已经能熟练背诵全诗。“原来古诗里藏着这么多故事!”一个孩子拿着抄写的诗句说。这堂闯关课,不仅让乡村儿童扎实掌握了《出塞》的字词和含义,更让他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播下了生动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大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