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刘雅萱)2025年7月11日,湖南湘西古丈县会溪坪村一处简朴的民宿厨房里,“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刘雅萱、刘佳毅、杨楚琪正俯身忙碌,用指导老师采购回的朴素食材,为团队烹饪当天的午餐。
洗切备炒,协作中见真章。案板前,刘雅萱将洗净的青椒切成细丝,动作略显生涩却一丝不苟;炉灶旁,刘佳毅专注地传递食材、协助备料,额角渗出细密汗珠;而掌勺的杨楚琪则稳守灶前,在锅铲翻飞间主导着菜肴的烹制。这方普通的农家厨房里,三人身影流转:备菜、递送、掌火,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摸索着协作的节奏。“青椒得切均匀,不然有的生有的熟”“火候差不多了,准备下菜”——杨楚琪的指令与伙伴的响应交织,成为青年们对生活最直接的体认。
图为杨楚琪炒菜
食材虽简,巧思不减。面对有限的原料,三人反复斟酌:土豆如何配菜?南瓜怎样入味?最终,一盘孜然土豆、一锅茄子豆角、一盆南瓜汤被端上餐桌。没有精致摆盘,却盛满手的温度。“味道可能比不上餐馆,但这是我们自己动手的成果。”杨楚琪擦着汗笑道。饭菜上桌时,疲惫的队员们围坐分享,朴素的滋味因劳动的注入而格外踏实。
烟火气中,照见扎根的姿态。远离城市便利,自己动手解决一日三餐,是团队深入乡村的必修课。指导老师表示:“采购条件有限,但正因如此,做饭过程成了他们理解乡村生活的重要切口。”当青年们俯身于灶台,在烟火中体味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对脚下土地的理解便不再停留于纸面。
三下乡的意义,不仅在于田野调研与技术推广,更在于让青年真正“沉下去”。会溪坪村的灶台旁,“惠溪知行”团队的年轻人以双手触碰生活本真——协作的磨合、资源的珍惜、成果的共享,这些课堂无法复刻的体验,恰是乡村振兴最朴素的基石。当青年学会在烟火气中扎根,希望的种子便已在乡土深处悄然萌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雅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