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郭姿彤 报道)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背景下,教育部明确提出通过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响应政策号召,填补乡村文化教育资源缺口,近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支教队“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深入天门市干驿镇干驿小学,以“游戏、知识”的创新模式开展特色文化互动课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乡村学生在趣味实践中厚植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图为志愿者担当裁判
针对乡村青少年文化教育资源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秉持“以文化人、以趣育人”理念,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差异化课程。在四五年级课堂,团队开展“女巫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围绕二十四节气和数字成语展开竞赛。每位学生背对大家选定“毒药”,双方轮流报出选项,选中对方“毒药”即淘汰。游戏过程中,学生们既记住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节气知识,也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运用。志愿者还适时讲解农事谚语、讲述成语典故,让知识在趣味互动中自然传递,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图为学生玩游戏
▲图为志愿者担当裁判
针对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开展“你画我猜”互动游戏。课堂上,学生轮流上台在黑板作画,其他同学参与竞猜。一位小朋友在黑板上画出带火焰的细长物体和迸射的火花,台下同学积极抢答。当“发射导弹”的答案响起,作画的小朋友立即点头肯定。志愿者借此契机,向学生们科普国防知识,讲解导弹在保卫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童趣的互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在轻松氛围中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和国防事业的兴趣 。
▲图为同学们一起看图猜词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支教队“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的张怡凡,她表示:“此次文化互动课程是团队探索‘双减’背景下乡村教育新模式的重要尝试,未来将持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助力乡村儿童拓宽文化视野、培育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姿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