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黄雅诗 吴馥妍 黄浩倬)在数字浪潮席卷乡村的今天,短视频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留守儿童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口,也悄然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2025年7月5日至10日,广东工业大学“一屏一世界 童心共守护”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以“累积生态风险理论下短视频成瘾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教育、安全教育的影响机制”为核心主题,开展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实践行动。通过对接当地政府与学校、创新支教活动、深入家庭走访,突击队为留守儿童筑起了一道抵御数字风险的防护墙,让他们破“屏”而行,在真实世界的阳光中绽放光彩。
政校携手,共探问题根源
活动伊始,突击队与蓝塘镇政府、留塘小学展开深度对接与交流。座谈会上,镇政府领导、村干部以及学校老师都表达了对此类问题——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出现的新挑战,特别是短视频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并表示将全力支持突击队即将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7月6日,突击队成员对留塘小学的陈校长及各位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访谈,目的是了解校内学生刷短视频时浏览关于心理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内容的程度、受短视频在心理健康、性观念、安全观念方面的影响情况,以及立足短视频角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学校层面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访谈,突击队成员了解到留塘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60%,所有学生中约有50%经常讨论短视频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受短视频迫害十分严重,除了负面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危及其心理健康、性观念、安全观念等,这种不良影响在留守儿童中表现得尤为显著。陈校长反映,曾经有不少家长致电学校老师,表明孩子与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短视频的问题产生矛盾甚至争吵。老师们一致认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手,尽快采取手段对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的问题进行干预,共绘孩子健康成长的蓝图。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留塘小学校长进行深入交流。通讯员詹云超供图
创新支教,点亮健康灯塔
为帮助困在短视频里的留守儿童破“屏”而行,7月7日至8日,突击队对留塘小学的69位孩子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支教活动,包括短视频与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方面的内容。活动融合专业课程与互动游戏,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击鼓传花”、“反向指令”等游戏中、在团队协作的轻松氛围里深刻理解短视频成瘾的危害,学会管理时间,走出短视频,摆脱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好,增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友谊,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突击队也在支教过程中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状态,对孩子们进行逐一访谈,并针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了解。突击队发现,参与活动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在浏览过短视频,其中约70%已显现出沉迷的迹象,更有高达40%的孩子或已对短视频成瘾,而其成瘾程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亟需进行干预。
图为孩子们在支教课堂中收获知识与欢乐。通讯员杨懿供图
精准家访,筑牢家庭防线
推开家门,打开心门。针对留守儿童短视频成瘾的情况,突击队将他们分为重度成瘾、中度成瘾和轻度成瘾三种不同程度,在7月9日至10日分组对这些短视频成瘾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家庭访问。在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突击队成员同短视频成瘾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尤其是短视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目前短视频对孩子心理健康、性观念、安全观念的影响。
在家访过程中,突击队发现留守儿童短视频成瘾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三点:第一,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而老人监管能力有限;第二,家庭娱乐方式单一,孩子缺乏现实社交场景;第三,家长对短视频的危害认识不足,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使用规则。针对这些情况,突击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增加陪伴感;培养孩子在现实中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必要时设置密码等。期待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家校协同发力,从源头上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短视频平台,让短视频不再“偷走”孩子的未来,而是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有益补充。
图为突击队进行家访。通讯员谢雯丽供图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突击队以专业视角洞察问题,以创新方法破解难题,以温情行动传递关怀。突击队坚信,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将汇聚成照亮童心的光芒;每一次真诚的陪伴,都将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无“屏”的蓝天。
图为突击队与孩子们合影留念。通讯员詹云超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雅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