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话筒”变“传声筒”,普通话扎根侗族乡 ——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赴芷江三道开展 “三下乡”推普课程

发布时间:2025-07-03 20: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艺雯 李佳欣 张寒婷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日,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梦润乡,侗韵生香”社会实践团,联合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以乡村美育为媒,以手工纸话筒为载体,开展“纸话筒传声,普通话扎根”三下乡推普课程。在美育中播撒语言的种子,在交流中传递的力量。

指尖上的语言课:童趣与匠心共绘乡土之声

教室里,一场“声音与艺术的奇妙旅程”拉开帷幕孩子们化身“语言魔法师”,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粘土和卡纸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纸话筒带着童趣印记话筒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带领孩子们通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语言课上孩子们积极发言

纸话筒的侗乡情:童声与乡声传递语言之美

“话筒传声,更传情”。课程尾声,志愿者邀请孩子们用自制话筒进行“普通话小演讲”。年级女孩李佳欣举着话筒,声音微微颤抖却坚定:“我想用普通话给在外打工的爸爸打电话。”这句朴实的愿望,让在场志愿者红了眼眶。戴欣悦老师表示“当孩子亲手创造‘发声工具’,语言学习便从任务变为珍视的礼物。手工话筒不仅是教具,更是孩子们对自我表达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许。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课后合照

“美育+推普”的双轨模式语言传承与审美启蒙同频共振

此次课程以创意纸艺美育载体,将手工设计深度融入语言教育。孩子们稚手创作出形态各异的“纸话筒”,不仅是手工课的成果,更成为推普教育的活教具:当孩子们握着自己制作的纸话筒练习标准发音时,卡纸上精心设计的太阳、星星、花朵等童趣图案与拼音字母在指尖碰撞,语言学习从课本朗读变成创意表达

此次“美育+推普”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更探索出一条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推普新路径,让文化润乡走深走实,让普通话之美浸润人心实践团成员通过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融入美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书同文、语同音”的种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语言根基。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寒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