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理学院“五理青年”社会实践服务队协助社区上门入户“访民情”、精准摸排“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7-02 20: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靖宇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九江72日讯(通讯员 王燕 方添 宁婉祺) 6月23日上午,九江学院理学院“五理青年”社会实践服务队积极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怀揣着“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服务基层”的信念,奔赴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湓浦街道湓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以标准化信息采集为切入点,深入社区各楼栋,细致摸排居民基础信息、特殊群体需求等内容,正式开启这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队员们安排任务。通讯员 王燕 摄

首先,湓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向理学院“五理青年”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进行详细部署,明确信息登记摸排的范围、内容和流程。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前往各个居民楼,正式开启这场充满温情的基层走访之旅。队员们分组行动,深入基层,逐户走访居民家庭。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认真询问居民的基本信息,还主动关心居民的生活状况,耐心倾听居民的心声。每推开一扇家门,都是一次心与心的贴近。与此同时,队员们认真收集居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社区进行反馈。

在93岁的独居周奶奶家中,温暖的互动持续上演。当队员轻声询问年龄时,老人挺直腰板,精神矍铄地回答:“93岁,身体健康!”队员们随即送上祝福:“奶奶健康长寿!”登记结束后,考虑到周奶奶独自生活可能面临的突发状况,队员们将社区服务热线存入奶奶手机快捷拨号键,并将字体设置为超大号显示模式,手把手耐心演示使用方法,确保奶奶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到社区。临别之际,周奶奶轻轻拍着志愿者的后背,目光中满是不舍,久久伫立目送队员们离开。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居民了解生活状况。通讯员 苑珂鑫 摄

在79岁的郑奶奶家中,耐心的指导缓缓展开。实践队队员们到访时,老人对着卡顿的智能电视直摇头:“想看戏曲频道,总是调不出来。”志愿者们随即为奶奶清理缓存、调试信号,将奶奶喜爱的戏曲频道设为收藏并为奶奶制作简易而又清晰的操作示意图。临走前,郑奶奶成功调出最喜欢的戏曲节目,她拉着队员们的手开心地说:“这下不用干着急了!”看着奶奶专注看戏的模样,队员们悄悄退出门,轻轻关上了房门。

68岁的林爷爷家中,贴心的帮助不断延伸。当队员们登门时,老人正对着新购的智能手环发愁,无奈地说:“孩子们给买的,可我鼓捣半天也不会用。”志愿者蹲下身,耐心讲解心率监测、紧急呼救等功能,将家人的号码录入紧急联系人,还绘制了简易操作图贴在床头。林爷爷戴上手环,笑着说自己像个“科技老人”。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老人话家常。通讯员 宁婉祺 摄

自开展信息登记摸排工作以来,社区内处处涌动着温暖的互动场景,居民们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的热情服务给予了积极配合及充分肯定。居民们普遍认为,此次入户信息调研活动不仅有利于社区及时掌握居民需求、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水平,更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筑牢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理念。湓浦社区党委钟书记对理学院志愿者们此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同学们展现出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意识给予了高度赞扬。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通讯员 叶雄峰 摄

此次“五理青年”社会实践服务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的生动课堂,也是基层治理与青春力量同频共振的鲜活注脚。当队员们的敲门声化作连接民心的纽带,当登记册上的一笔一划凝聚成服务民生的承诺,这群青年正以“挺膺担当”的姿态,在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毛细血管中注入青春动能。“五理青年”的实践足迹,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图景里生长出更多温暖的可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靖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