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30 日,夏日的永修县恒丰红旗涂村稻田绿意盎然,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循光而行,青衿致远" 社会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 "科技兴农" 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观摩无人机植保作业、对话一线农户,实地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如何为传统农业插上 "智慧翅膀"。
在千亩稻田上空,一架搭载智能喷洒系统的无人机在操作员的遥控下腾空而起,螺旋桨搅动的气流将雾化药液均喷洒在稻苗间,形成一道晶莹的 "科技雨帘"。据现场工作的农户介绍,这台无人机每天可作业 600 亩,农药使用量比传统人工喷洒节省 30%,还能避免踩踏损伤秧苗。
实践队队员们围拢在农田数据终端前,实时查看无人机飞行轨迹、药液余量、作业速度等智能参数。当看到设备自动识别田块边界、精准补喷边角区域的智能操作时,来自计算机专业的队员感叹到:"课本里的遥感技术和导航算法,原来这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
在农机停放区,队员们与总经理徐治及当地农户展开深入交流。徐治指出:"无人机植保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缩影,其背后关联着北斗导航、物联网、智能传感等多项技术。
种粮农户掰着手指算起经济账:"以前雇人打药,每亩人工费就不少,现在无人机作业便宜又高效,赶上病虫害高发期还能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 谈及技术应用挑战,他坦言:"希望能有更简便的操作培训和设备维护服务,让新技术更快落地生根。"
一场稻田里的思政课结束后,队员们收获颇多。队员吕同学表示:"当看到科技装备在田间高效作业,我们真正理解了 ' 藏粮于技 ' 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既要掌握前沿技术,更要懂农业、爱农村,让科技创新与田间地头同频共振。"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机,还是梦想的助燃剂。当学子们的身影与无人机的剪影共同定格在金色稻田上空,一幅 "科技赋能农业、青春筑梦乡村" 的美好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图片:谢飞燕、曾辉
文字:吕玲、谢飞燕、肖沁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沁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