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入梦里 绝艺出尘来 | 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

发布时间:2023-07-09 00:24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作者:宋梦琴   阅读 72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院校动态

韶光入梦里 绝艺出尘来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2023年7月4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探索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追随那跨越千年而来的意韵浓彩。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展厅集制作、展示于一体,馆内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工艺流程、创意家居和收藏品等展厅,拥有550 多件彩绣藏品。在这里,队员们慢慢拂去岁月的浮尘,终见到这金银彩绣,仿佛梦回大唐。

金银彩绣作为独立的作品,确切可见的实物始于唐代。清代,宁波城内的绣坊日渐昌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世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至建国前期,宁波的海神庙、咸塘街(现在的天一广场)已成为行业街道,仅刺绣店铺就有30至40家。195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宁波建成绣品合作社。改革措施催生了强大的刺绣队伍,20世纪6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千年的传承,终于迎来盛放。但到20世纪8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与其他手工技艺一样遭遇了历史性的衰退,因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绣花的兴起,传统刺绣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宁波的大小绣品厂遭遇关停并转,企业解体后刺绣工人大多改行。宁波传统手工艺金银彩绣衰退到历史的最低点,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金银彩绣表现的主题主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藻井及戏剧补子图案。这些丰富多采的内容反映出祈盼吉祥如意的民俗心理。

金银彩绣的主要技法以“盘金(银)”和“填金(银)”为主,充分调动材料与工艺特性,增强图形的质感与空间感;大面积金银色的使用,使得任何颜色在同一画面上和谐共处,表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追求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形成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

金银彩绣的主要面料是以缎为主,但轻而薄的绢类织物也可就用,主要辅料是布料、棉花、纱布等,用作胖绣的垫料被包在针线内部。绣制的彩色丝线和金银绣有粗有细,而金银线仅采用密密的被“钉”、“包”在彩线绣表面,不直接用于刺绣。

绣制的工具主要是花绷,中小型的手绷是圆形的竹圈,二圈夹紧,一人操作。然而大型作品用四方形木棚,可以收放尺寸,可容二人以上操作。绣制完成以后的绣品经背部“上桨”以后才不大会走形。

金丝银线,构勒出千年写意;一针一线,刺绣着虔诚愿景。历史遗韵,伴随暮鼓晨钟,锦绣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绣品。在千年流光中,宁波金银彩绣已然演变为雅俗共赏、僧俗两宜的精美艺术品,也成了刺绣文化的符号,不断地被传承与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梦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