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开展“智享生活,文润乡梓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7 21: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晨溪   阅读 1.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为实地助力当前农村的智能化与当时代的接洽,2025年7月29日至8月4日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智能进乡村”实践队走进坐落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的上菸沟村,通过对乡村老人及儿童进行知识普及、以智能化赋能乡村、传统文化赓续血脉几个板块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走进村间巷落,感受社会实践对自身的成长与助力。

图为实践队员对乡村老人儿童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宣讲。王晨溪  供图

儿童是乡村的未来。实践团首先通过村党支部杨书记的支持帮助,在村委会活动室举办了一场乡村在智能化时代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网络诈骗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同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实践团在宣讲中着重向老人和儿童介绍如何安全使用网络及智能手机。团员们使用趣味视频、趣味游戏等互动为孩子们增添妙趣横生的科普体验。“AI绘画”工作坊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指尖跃然“屏”上。“老师,我画的小山村飞上太空了!”留守儿童小宇兴奋地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他的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在清原满族自治县民族文化馆参观非遗文化。王晨溪  供图

清原满族自治县作为满族聚居地,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队的第二站来到清原民族文化馆,通过馆内管理人员的介绍与馆内展览的作品,成员们对于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历史及非遗文化传承进行细致了解,也收获了满族旗袍、满语、剪纸等非遗文化知识。这一过程为实践团下一步走进村落,深入与村内老人儿童的互动打下基础。文化馆的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满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正需要青年大学生来了解发扬,欢迎更多返乡的大学生来馆参观。”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老人家里帮助智能手机使用教学。王晨溪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走在村落的街边巷道帮助老人解决手机问题。王晨溪  供图

拜访完清原满族文化馆后,实践团经村支部书记杨秀清的引导下走进村里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学习智能手机基础操作,解决老人们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使用微信视频,怎样进行线上医院挂号、怎样清理手机垃圾等。

“小伙子,这个绿色的‘微信’。图标点开,真能看见我孙子?”76岁的李奶奶紧紧攥着志愿者小王的手,眼神里交织着期待与忐忑。在上菸沟村,像李奶奶这样对智能手机既向往又畏惧的老人不在少数。团队成员们摒弃晦涩术语,独创了“手把手、一对一、包教会”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协助村委会在村民微信群定期推送反诈案例,并在老人手机中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构筑起“线上+线下”的立体防护网。村支书感慨:“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用当地方言模拟“中奖通知”、“社保卡异常”等常见骗局,邀请老人现场拆招。还使用了朗朗上口的反诈顺口溜,在微信群聊上发放:“陌生电话要警惕,中奖退税是陷阱;亲朋好友急用钱,核实身份再转账!”

白天实践团成员是“数字讲师”,晚上是“田野调查员”。实践团共走访17户家庭,帮助22位老人做了手机清理以及教授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在一次次与老人、儿童的近距离接触中不断帮助老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图为实践团队在村委会门前进行合照。王晨溪 供图

回望青山环抱的小村庄,团队成员们心中充满力量。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村民的感谢之言,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当代青年当以智慧为炬,以情怀为帆,助力时代改革发展,于广袤乡土间继续书写“智享生活,文润乡梓”的青春华章!上菸沟村的改变刚刚开始,而沈阳工学院学子服务乡村、服务社会的脚步,永不停歇。(通讯员 王晨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晨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