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当时,为促进乡村儿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为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北斗科普探索之旅,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在乡间课堂悄然扎根。
晨光漫进教室,志愿者率先抛出互动:“同学们,星星会‘眨眼睛’,可中国北斗永远‘不闭眼’——这背后,藏着党和国家为大家守护方向的决心呢!”孩子们好奇追问,志愿者将“为群众解疑释惑”的党性修养融入讲解,以“夜路灯与全天候导航”作比,让星光的浪漫与科技的温度同步沁入童心。
图为北斗知识宣讲
讲到古代“指路神”北斗七星时,黑板上7个小点引来了阵阵举手,一名孩子攥着粉笔紧张得不敢下笔,志愿者俯身轻握他的手,笑着启发:“党徽上的镰刀锤头,也是这样一步步勾勒出来的呀!”边说边带着孩子画出“星勺”,“古人靠它辨方向,如今咱们的‘北斗’,就是党和国家给大家的‘科技指南针’!”孩子释然的笑容里,不仅是对星空的认知,更埋下“追随光、成为光”的信仰萌芽。
图为小朋友画北斗七星
当志愿者搬出北斗卫星模型,孩子们围拢间,讲解悄然融入“科技报国”的党性叙事:“这块太阳能板是卫星的‘能量食堂’,就像党组织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北斗在太空‘永不停歇’;圆柱舱体里的定位秘密,正像党员们‘精准服务群众’的决心——4颗卫星协同,就像党员团队攻坚,精准守护大家的出行!”看着孩子们在坐标纸上画下“十字”模仿定位,志愿者趁热引导:“这‘十字’不仅是位置,更该是你们未来‘听党话、跟党走’的方向标!”冰冷的模型,就这样化作党建育人的生动教具。
图为展现北斗卫星模型
PPT切换到北斗科学家画面——戈壁冻红的手、彻夜亮灯的实验室映入眼帘,志愿者眼眶微热,将科研故事与党性担当紧紧联结:“这些叔叔阿姨里,好多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在极寒之地咬牙坚持,就像党员在脱贫攻坚、救灾一线冲锋,只为让中国‘导航不被卡脖子’!哪怕失败上千次,他们也喊‘再来一次’——这就是共产党人‘不服输、为人民’的劲头!”孩子们凝重的目光里,渐渐读懂“坚守”的双重分量:既是科研人员的执着,更是共产党人的使命。
午后观影《北斗》时,火箭发射的震撼、卫星升空的壮阔,与党员志愿者补充的“北斗团队200多名党员攻关”的故事交织,让“人造星星”的传奇,成为“党旗领航科技创新”的鲜活注脚。
图为志愿者讲解《北斗》纪录片
夕阳西下,纪录片落幕,孩子轻声感慨“星星里藏着好多人努力”,党员志愿者笑着回应:“这就是党和国家最想教你们的——像北斗人、像党员一样保持好奇、坚守初心,你们也能点亮更亮的‘星星’!”
图为小朋友们观看《北斗》纪录片
这场党组织精心擘画的“北斗科普课堂”,播撒科学种子的同时,更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在童真目光中交融生长。从党员志愿者的躬身践行,到科研先辈的信仰传承,生动诠释了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让“听党话、学科学、报家国”的誓言,在乡间课堂悄然成势,在青春心田深深扎根。
图为观影结束后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